霜降时节,如果遇到比较强的冷空气南下,地表面温度降到0℃或更低,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就会在地面或近地面物体上直接凝华形成细小的冰晶。
相关说明
霜的形成和天气条件有关,还和所附着的物体的属性有关。 物体表面的温度很低,而物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温度却比较高,那么在空气和物体表面之间有一个温度差,如果物体表面与空气之间的温度差主要是由物体表面辐射冷却造成的。
则在较暖的空气和较冷的物体表面相接触时空气就会冷却,达到水汽过饱和的时候多余的水汽就会析出。 如果温度在0°C以下,则多余的水汽就在物体表面上凝华为冰晶,这就是霜。
在寒冷季节的清晨,草叶上、土块上常常会覆盖着一层霜的结晶。它们在初升起的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待太阳升高后就融化了。人们常常把这种现象叫“下霜”。翻翻日历,每年10月下旬,温度在0度左右的时候,总有“霜降”这个节气。我们看到过降雪,也看到过降雨,可是谁也没有看到过降霜。其实,霜不是从天空降下来的,而是在近地面层的空气里形成的,一般出现在温度在0度左右的时候
欢迎采纳 希望帮到你
霜不是下的,是空气中的水汽遇到0度以下的低温,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称之为凝华。江南一带湿气大,冬天霜多,北方干燥冬天几乎看不到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