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龄球,最早被作为教会宗教仪式的活动之一,用于检验教徒对宗教的信仰程度,这是其特殊含义所在。
最初保龄球叫“九柱戏”,又叫“地滚球”,后引进中国后人们直接采用了英文名称bowling的音译。据《保龄球的历史》介绍,保龄球最早开始于公元3至4世纪的德国一种称为“九柱戏”的运动,“九柱戏”被认为是现代保龄球运动的前身。“九柱戏”是当时欧洲贵族间一种颇为盛行的高雅游戏,不过,它首先被作为教会宗教仪式的活动之一。人们在教堂的走廊里放置9根柱子,象征着叛教徒与邪恶,然后用球滚地击它们,叫做打击“魔鬼”。他们变为击倒木柱可以为自己消灾、赎罪,击不中就应该更加虔诚地信仰天主。
随着保龄球运动的普及发展,这项运动充满的趣味性让人们感到,与其说它是一项宗教仪式,倒不如说它是一种令人愉快的游戏。保龄球具有娱乐性、趣味性、抗争性和技巧性,给人以身体和意志的锻炼。由于是室内活动,不受时间、气候等外界条件的影响,也不受年龄的限制,易学易打,成为男女老少人人皆宜的特殊运动,保龄球也因此到14世纪初逐渐演变成为德国民间普遍爱好的体育运动项目。
保龄球在公元3至4世纪的德国。天主教徒在教堂走廊里安放木柱,用石头滚地击之。他们认为击倒木柱可以为自己赎罪、消灾;击不中就应该更加虔诚地信仰“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