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石穿短文从哪两个方面具体地描写了竺可桢?

2024-12-07 19:04:48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屋檐上的水滴常年滴在一个石头上,滴水之处竟有一个小坑洞。这个现象看起来或许有些不可思议。
孱弱的水滴一点一点,渺小得微不足道,神力在何处?坚硬的石块非斧凿不能穿它,水滴岂能奈何?然而,细细悟来,便可以找到答案。
滴水之所以能够穿石,其一,它用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漫长时间。它每天滴呀滴呀,长年累月从不间断,而那石块呢,它每时每刻都处在被水滴的冲撞、磨擦之中,时间一长,剥蚀之处自然也在由小到大、由浅到深而成坑洞。历代的先贤们早悟到这一点。传说郑板桥成名之初,其画独树一帜,诗也写得清新隽永,可是那一笔字却写得软弱无力,于是下定决心刻苦练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以“滴水”之功,练就了一手刚劲有力的好字,赢得了诗、画、字“三绝”的美誉。这昭示我们要想学好一门知识决不能下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心血来潮,仅凭一日之力。看来干任何事业,没有“滴水”的恒心和毅力,终将一事无成。
“滴水穿石”的真谛之二,还在于每一水滴,都朝着一个方向,落在一个定点。水滴始终如一地向定点冲击,石块也总在一处受创。如果不是这样,哪怕川再多的时间打消耗战,也难达到穿石之力。事物的析理是同样的,我们在学习中,也要坚持一个定点的目标。朝三暮四,见异思迁,是什么也学不好的。比如一想到陈景润摘取了数学王冠上的明珠,就决心要当数学家,于是成天滚在题海里;过一些时日,得知某青年作家的小说得了大奖,便又开夜车阅读小说,大做文学家的美梦;可作家梦刚刚开始,又迷上了音乐,便发誓要当一名歌星,又是买琴,又是拜师,仿佛自己不久便可以在舞台上一展风采了;还有画家、书法家等等,都成为追求的目标。如此的结果将是各科基础知识无法打好,一门功课也难以冒尖。这种宏伟志向,又有何用?那三更灯火,也徒劳无益。整天想入非非的人,正有如乱滴之水东抛西洒,四处飞溅,那顽石是不会害怕的。

回答2:

《滴水石穿》的短文具体从以下两处描述:

  1. 其一:它用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漫长时间。它每天滴呀滴呀,长年累月从不间断,而那石块呢,它每时每刻都处在被水滴的冲撞、磨擦之中,时间一长,剥蚀之处自然也在由小到大、由浅到深而成坑洞。历代的先贤们早悟到这一点。

  2. 其二:在于每一水滴,都朝着一个方向,落在一个定点。水滴始终如一地向定点冲击,石块也总在一处受创。如果不是这样,哪怕川再多的时间打消耗战,也难达到穿石之力。事物的析理是同样的,我们在学习中,也要坚持一个定点的目标。朝三暮四,见异思迁,是什么也学不好的。

  1. 《滴水石穿》典故:宋朝时,有个叫张乖崖的人,在崇阳县担任县令。当时,崇阳县社会风气很差,盗窃成风,甚至连县衙的钱库也经常发生钱、物失窃的事件。张乖崖决心好好刹一刹这股歪风。有一天,他终于找到了一个机会。这天,他在衙门周围巡行,看到一个管理县行钱库的小吏慌慌张张地从钱库中走出来,张乖崖急忙把库吏喊住:“你这么慌慌张张干什么?"“没什么。”那库吏回答说。张乖崖联想到钱库经常失窃,判断库吏可能监守自盗。便让随从对库吏进行搜查。结果,在库吏的头巾里搜到一枚铜钱。张乖崖把库吏押回大堂审讯,问他一共从钱库偷了多少钱,库吏不承认另外偷过钱,张乖崖便下令拷打。库吏不服,怒冲冲地道:“偷了一枚铜钱有什么了不起,你竟这样拷打我?你也只能打我罢了,难道你还能杀我?” 张乖崖看到库吏竟敢这样顶撞自己,不由得十分愤怒,他拿起朱笔,宣判说:“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意思是说,一天偷盗一枚铜钱,一千天就偷了一千枚铜钱。用绳子不停地锯木头,木头就会被锯断;水滴不停地滴,能把石头滴穿。判决完毕,张乖崖吩咐衙役把库吏押到刑场,斩首示众。从此以后,崇阳县的偷盗风被刹住,社会风气也大大地好转。后来,“滴水穿石”这一成语用来比喻坚持不懈,集细微的力量也能成就很大的功劳

  2. 滴水石穿解释:意为水不断下滴,可以洞穿石头。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一定成功。

  3. 竺可桢简介:竺可桢(1890.3.7-1974.2.7),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1910年,竺可桢公费留美学习,1918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20年秋应聘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34年竺可桢与翁文灏、张其昀共同成立中国地理学会。1936年4月,他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历时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先后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他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及变迁等,对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都有深刻的研究。竺可桢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