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的电影《黑鹰坠落》是以1993年10月3日美军特种部队在索马里被伏击的那次事件为背景的,但电影剧本则是根据费城新闻报记者马克.鲍顿的同名纪实文学改编而成。这部耗资9500万美元的电影宣称比任何报道都描述更准确、更翔实。但是影片不可避免的在一定程度上美化了美军,融入了自己的感情因素。
※ 行动经过 ※
正如SAS的报告一样,由于情报不足,游骑兵特遣队几次行动都扑了空,甚至抓错了联合国的工作人员。9月9日,一伙民兵在大量平民(包括女人和小孩)的保护下再次攻击了联合国救援组织中的美国和巴基斯坦巡逻队员,赶来救援的AH-1“眼镜蛇”武装直升机向人群开火,杀死至少100人。原本还有一些部族长老反对艾迪德与联合国作对的,此时都站到了艾迪德的一边,于是美军现在要与整个城市为敌了。
由于抓不到艾迪德,美军开始把目标转移到艾迪德的左右手,在9月底成功逮捕了艾迪德的亲信兼财神爷兼武器供应者奥斯曼·阿托,就是电影开头抓的那个大胖子。另外鉴于索马里形势的转变,美国现场指挥官请求增派4辆M1坦克、14辆布雷德利战车和一些重炮,甚至要求派遣AC-130空中炮艇(6月13日曾出动过一次AC-130,攻击艾迪德庄园)。但美国国内大多数官员认为结集大规模军事力量会成为传递美国另有图谋的信号,因而拒绝了上述请求。电影中就通过演员之口表达了当时驻索马里美军的这种需求和担心。
10月3日,CIA一名当地情报员汇报说艾迪德的高级助手们要在奥林匹克饭店附近的一所房子里开会。奥林匹克饭店位于艾迪德的势力最强的地带,如电影中描述的一样,旁边的巴克拉市场正是艾迪德的军火仓库。加里森将军作了一番部署后决定捉拿他们。
摩加迪沙地图,行动部队出发的机场距目标建筑约3英里,图中粗红线为第二批救援部队的行进路线,终点为露天体育场,图中可见索马里街道的复杂,而两个坠机地点位于目标建筑的不同方向上。
整个行动一共动用了19架飞机和12辆汽车,共160人参加,其战斗部署如下:
4架MH-6搭载16名三角洲队员突击目标建筑,逮捕目标人物,另外2架MH-60运送支援的三角洲队员和地面指挥单位;4架MH-60运送4个Chalk(游骑兵的基本作战单位,为一个12人的步兵班)在目标建筑的4个角落索降到地面建立据点,保护突击小组顺利执行任务;4架AH-6“小鸟”负责空中掩护,2架负责进攻时掩护,2架负责撤退时掩护。
地面护送车队由7辆武装型悍马、2辆货车型悍马和3辆5吨卡车组成,车队成员包括游骑兵、三角洲和海豹6队,负责把抓到的俘虏运回基地。
其他支援单位包括:1架海军的P-3侦察机在高空以高倍率摄影机拍摄任务过程,3架陆军的OH-58D直升机用红外摄像机把任务现场情况即时传回地面的指挥中心(电影中地面指挥中心在监视器上看到的战斗现场实况就是这3架OH-58D传送过来的),1架战斗搜索救援直升机搭载空降救援队随时待命,还有1架MH-60指挥直升机,代号为“C2”(即指挥Commando和控制Control的两个C,电影中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呼叫),机上有两名指挥官,空中指挥官为汤姆·马太(Tom Matthews)中尉,地面指挥官为加里·哈勒尔(Gary Harrell)中尉,就是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那两个高高在上发号施令的胖子。
此外还有第10山地师第14步兵团2营C连(本不属于游骑兵特遣队的一部分)留在机场作为机动部队应付突发情况。第10山地师是美国陆军唯一执行山地作战任务的快速反应机动部队。这个师驻在纽约州德拉姆堡,隶属陆军第18空降军,是以步兵为主体的包括有空中突击力量的合成部队。在1993年驻在摩加迪沙的为第14步兵团2营的3个连,但原著及电影对于第10山地师的描述都甚少。
为了迷惑索马里人,直升机群起飞后先是沿着海边飞行,然后才突然转向目标建筑。
特种部队的出发点摩加迪沙机场与目标建筑相差约3英里,为了迷惑敌人,机群起飞后先是沿着海边飞行,然后才突然飞向目标建筑。虽然机场附近的索马里人知道有大部队出动,却不知道目标地点在哪里,因此就到处燃烧轮胎,全城发动起来对付美国人。
除了运送Chalk-4的直升机稍为迟了一点外,所有的直升机都在预定时间和地点放下三角洲队员和游骑兵。下图说明了行动时的部署情况:MH-6和MH-60直接把三角洲队员运送到目标建筑前。Chalk-1由游骑兵指挥官迈克·斯蒂尔(Mike Steele)上尉和拉里·佩利诺(Larry Perino)中尉带领,以目标建筑的东南角为据点;Chalk-2由汤姆·迪托马索(Tom DiTomasso)中尉带领,在目标建筑东北角;Chalk-3由肖恩·沃森(Sean Watson)上士带领,在目标建筑西南角;Chalk-4由马特·埃利斯曼(Matt Eversmann)上士带领,原计划在目标建筑西北角,但最后的位置向北移出一个街区。护送车队停在目标建筑西南向的一个街区外等候三角洲队员的行动信号。
行动计划的示意图,三角洲队员乘坐直升机直接在目标建筑前着陆,4个游骑兵的Chalk部署在目标建筑的四个角落,护送车队停在奥林匹克饭店旁边,由于电影交待不清,有些人看完电影后误以为目标建筑就是奥林匹克饭店,其实是在奥林匹克饭店斜对面的一处住宅。
现实当中的马特·埃利斯曼,图左为93年在索马里时的照片,图右是最近他发福后的照片,即使是在93年时的他也不见得像电影中的乔什·哈奈特(Josh Hartnett)那么帅。马特·埃利斯曼在电影中是主角之一,但在原著中只在开头部分出场较多而矣。
下图为一个公映的版本中被剪掉的镜头,这一组突击目标建筑的镜头真实地再现了原著中的描述:由于直升机卷起的尘土,负责突击目标建筑的三角洲队员一开始冲进了错误的房屋,当他们重新进入真正的目标建筑并逮捕目标时,又被Chalk-2当成索马里民兵而向他们射击。演员们在布拉格堡进行CQB训练的成果都展现在这组镜头中,在公映的版本中大家看到有一名三角洲队员老是背着一把没有用过的霰弹枪,其实就是在这个片段中用来破门的。对于这个片段被剪掉,也许这几个演员和他们的CQB教练都很不高兴吧。导演解释说剪掉的原因是认为这些场面使内容变得过长,既不好玩又不是好的一面,转换到下一个场面又显得太混乱,总之都是出于艺术角度的考虑了,我不懂电影艺术,但从军事迷的角度看,这个3分14秒的精彩片段被剪掉实在是太可惜了。
呵呵,楼上的行!
是Operation Restore Hope
译成恢复(重建)希望行动(我自己译的,也见有译成“重拾希望”的)。
黑鹰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