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业民
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英雄。满族。1937年生,辽宁开原人。1956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7年3月应征入伍,分配到旅顺口海军一个海岸炮兵连当战士。
他坚决执行命令,愉快服从组织安排,先后任电话兵、运药手和瞄准手。他认真学习,刻苦训练,努力提高军事技术,常常带病进行操练。
1958年夏,由于战备需要,所在海岸炮连调防到福建前线。在紧张的战前训练之余,他在日记中写道:“我要永远战斗在海岸上,它是我生死不可分离的土地。革命先烈的震动人心的英雄事迹,是我军宝贵的财产。我一定要向他们学习,立场坚定,像海边的青松。
让党考验我,不管暴风雨多大,也吹不坏、浸不倒共产主义战士的信心。”“革命战士所以活着,只应该有一个目的,就是对人民有用……在战斗中如果遇到紧急关头,我一定勇往直前,毫不畏缩。”
8月23日,在福建前线与占据金门岛的国民党军炮战中,一颗炮弹在他们炮位上空爆炸,弹片击中火炮后面堆放的弹药包,燃起熊熊烈火,火舌扑向炮位左侧的数百颗弹头,严重威胁着火炮和整个阵地的安全。
危急时刻,他不顾个人安危,坚守战位,机敏地把炮身向隐蔽壕转动。炽烈的火舌烧着了他的衣服,伤及脊背和胳臂,他全然不顾,以坚强的意志,忍受着烈火的燎烧,奋力转动方向盘,直到炮身转回隐蔽壕中,才跳下炮盘,滚灭身上的火焰。
由于全身烧伤达百分之七十,陷入昏迷。苏醒后,他坚持不下火线,再次登上炮位,准确地完成指挥员下达的每一个战斗口令,连续向国民党军阵地发射炮弹,顽强战斗40分钟,直至炮战结束。后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于9月9日壮烈牺牲,年仅21岁。
2、桂干生
桂干生(1911—1945),河南省罗山县人,192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桂店农民暴动,任赤卫队中队长。
1934年8月任红31军93师274团政治委员时,在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中指挥夜袭青龙观战斗,击溃敌人两个旅。1935年任红31军91师政治委员,参加长征,所部担任全军后卫。1937年2月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1938年2月后任第129师游击支队支队长、晋冀豫军区第2分区司令员、独立支队支队长,参加开辟晋冀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的斗争。1944年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1945年6月根据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任新四军第5师干部队副队长,从延安出发,重返大别山区。7月7日过同蒲路时遭山西平遥县城之敌炮击负重伤,9日凌晨牺牲,年仅34岁。
3、李家钰
李家钰(1892年4月25日—1944年5月21日)字其相,绰号李矮子,四川省蒲江县大兴乡人。早年隶属川军邓锡侯部,为四川军阀中最小一个派系——军官系的首领。
曾任四川边防军总司令,国民革命军第四十七军中将军长。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出任第四集团军副总司令、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等职。抗战爆发后率两个师随第二十二集团军出川抗日,转战山西、河南抗日前线。
1944年在担任第36集团军司令的时候,在豫中会战失败后的撤退途中,遭到日本便衣队的袭击,于河南陕县秦家坡壮烈殉国,这是八年抗战中继张自忠在第一线督战,死战不退后第二个战死的集团军司令官,战死后被国民党政府追赠为二级陆军上将,准入祀忠烈祠,举行国葬。
1984年5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为抗日阵亡革命烈士。
4、谢翰文
谢翰文(1904~1942),号汉文,字鸿锡,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耒阳县城关槐树下村(衡阳市耒阳城关槐树下村)。
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八路军高级将领、抗日名将、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中国首批著名抗日英烈。
历任红五军秘书长、红三军团秘书长、八路军总后勤部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总后勤部政治部主任。牺牲时任八路军总部后勤部政治部主任。
5、钟毅
钟毅(1901—1940),字天任,广西扶南(今扶绥县)长沙村人。1918年,钟毅赴广州报考韶关讲武堂。1924年钟毅在韶关分校同学李明瑞的邀请下,到南宁任李明瑞团的上尉连长。在反对陆荣廷的战斗中,作战勇敢。不久,以战功晋升为少校营长。
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钟毅升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第二旅第三团上校团长。1929年后,历任广西省特派员公署总务处长、省政府警务处长诸职。后被派到日本留学,学习军事。1931年,钟毅在第四集团军总部任上校参议。1934年,考入陆军大学特二期深造。
陆军大学毕业后,被任命为第三十一军第一三八师第四一四旅少将旅长,率军北上抗日。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钟毅任少将旅长,率军积极参加抗战。
1938年,钟毅晋升为一七三师师长,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日军进攻鄂北,一七三师奉命固守该地区并设阵地,与日军发生激战,在唐县镇、尚书店往返冲杀,日军死伤惨重。钟毅指挥有方、身先士卒,战役结束获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颁发陆、海、空军甲等奖状。
全师开回樊城东面之张家湾地区整顿补充。同年12月,钟毅指挥第一七三师英勇作战,接连扫除日军在安陆、钟祥的据点。
1940年4月,钟毅所辖一七三师固守随县、枣阳正面,参加枣宜会战。5月8日,钟毅率部到达河南省边境之苍台附近时,遭日军追袭,身负重伤。5月9日,为不受日军俘虏,钟毅举枪自杀,壮烈牺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业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桂干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家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谢翰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钟毅
琳琅故事会
英雄董存瑞的故事
全国著名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董存瑞,是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十一纵队三十二师九十六团二营六连六班班长。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他以身体当支架,手托炸药包,炸毁了国民党军据守的桥型暗堡,壮烈牺牲,时年19岁。 英雄牺牲了,英雄的光辉形象永存。
董存瑞烈士陵园,建在河北省隆化县城西北的苔山脚下,伊逊河东岸。1954年建成后,又于1957年、1960年、1967年、1975年先后几次扩建,初步形成了纪念体系。1987年,重建了烈士纪念碑,1991年,重建了董存瑞烈士纪念馆。现在,董存瑞烈士陵园共占地71000平方米,有9项纪念建筑。陵园平面布局为中轴对称式。在长396米的中央主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是大门、牌楼、董存瑞烈士塑像、董存瑞纪念碑、烈士墓。大门横额上是萧克将军题写的园名“董存瑞烈士陵园”。董存瑞纪念馆有张爱萍将军题写的馆名。董存瑞烈士纪念碑碑体正面用金色大字镌刻着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元帅的亲笔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1929年10月15日,董存瑞出生在河北省怀来县南山堡的一个贫苦家庭。残酷的社会现实,铸就了他幼小心灵中朴素的阶级感情。1940年,董存瑞已经11岁。为了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八路军开始在董存瑞的家乡一带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43年,董存瑞担任了南山堡第一任儿童团长。1945年,董存瑞参加了区小队,同年,被编入冀热察军区第九旅,成了一名正式的八路军战士。1947年3月,董存瑞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向党宣誓:“我把这辈子交给党,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1948年,董存瑞所在部队升编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十一纵队。5月,部队奉命向当时热河省省会承德的大门——隆化城挺进。 隆化是承德的屏障,国民党军在这里驻有一个团的兵力,周围筑有40多个永久性碉堡,由母堡、子堡组成碉堡群。在碉堡群周围,还设有很多副防御工事,如鹿砦、铁丝网、陷井、梅花桩、外壕等,各碉堡群之间都有火力联系,构成交叉火网。这些工事与隆化城依托的苔山、龙头山的有利地形结合起来,就形成了相当坚固的防御体系。因此,国民党认为隆化“固若金汤”。当解放军包围隆化之后,国民党军十三军军长石觉还在承德吹嘘:“共军能打下隆化,我就把承德白送给他们。” 5月18日,部队开到距隆化城不到5千米的土窑子沟,开始了紧张的战前准备工作。24日上午11点,全营召开“挂帅点将”战前动员大会,董存瑞第一个站起来,要求首长批准他挂帅。同志们都深知他机智勇敢,多次立功受奖,又是爆破能手,谁也不和他争,一致表示同意。董存瑞当上了“爆破元帅”,他点了郅顺义为“突击大将”,机枪班班长为火力掩护组组长,一班长为支援组长。然后,董存瑞代表大家表示决心,他激动地说:“我们练兵、诉苦为什么?去年打隆化我们一些同志牺牲了又是为什么?这回党把最光荣的任务交给我们了,没二话,天塌了也得完成!坚决响应党的‘五一’号召,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在这次战斗中,我负伤不下火线,牺牲了当个掩体,死也要把隆化拿下来!”
25日凌晨,天还没亮,阵地上一片寂静。战士们焦急地等待着总攻的信号。随着三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我军强大的炮火,把苔山上的敌人火力全给压住了。在硝烟弥漫、烈火滚滚中,苔山顶峰的砖塔,被我军的大炮轰倒了,炮楼也被打掉了,不一会儿,胜利的红旗就插上了苔山的顶峰。5时25分,命令下达,董存瑞所在的六连担任主攻,从城东北向隆化中学外围工事运动。敌人的机枪严密封锁着他们前进的道路。六连火力组、突击组、爆破组、支援组互相配合,很快地攻破了隆化中学东北面的旧衙门碉堡群。董存瑞带领爆破组连续爆破了敌人4个炮楼、5个碉堡,胜利地完成了扫清隆化中学外围工事的任务。
下午3点30分,第二次总攻开始。六连向隆化中学发起冲锋。突然,敌人的机枪像暴雨般横扫过来,把战士们压在一条土坡下面,抬不起头来。原来,这是隆化中学东北角横跨旱河的一座桥上喷出来的6条火舌。狡猾的敌人,在桥上修了一个伪装得十分巧妙的暗堡,拦住了我军冲锋的道路。这时,董存瑞和战友们纷纷向连长请战,要求把这座桥型暗堡炸掉。白副连长派出李振德等3名爆破手去爆破,李振德冲出不远,炸药包就被敌人枪弹打中,李振德牺牲,其余两名爆破手负了重伤。董存瑞看到战友的伤亡,再次挺身请战。白副连长说:“你已经几次完成爆破任务了……”不容副连长说完,董存瑞抢着说:“我是共产党员,我的任务不只是炸几个碉堡。现在隆化还没有解放,怎么能算完成任务呢?就是只剩下我一个人,也要完成任务。”这时,团部来了紧急命令,要六连火速从中学东北角插进去,配合已突进中学院内的兄弟部队,迅速解决战斗。白副连长和郭指导员商量了一下,对董存瑞说:“好,你去吧,千万要注意隐蔽。”董存瑞紧攥拳头说:“放心吧,不完成任务就不回来!”说着他从衣兜里掏出一个小纸包,递给指导员说:“如果我牺牲了,这就是我最后的一次党费。”指导员接过小纸包,紧紧地握住董存瑞的手,深情地望着他说:“你一定要回来,我们都等着你胜利归来!”
董存瑞挟起炸药包,弯着腰冲了出去。在郅顺义火力掩护下,他一会儿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借着郅顺义扔出的手榴弹的烟雾,站起来一阵猛跑。桥型暗堡里,敌人的机枪越打越紧,子弹带着尖利的啸声,从他的耳边掠过。在快要冲进开阔地时,董存瑞指着前面的一个小土堆,对郅顺义说:“你就在这儿掩护!”一阵手榴弹把敌人碉堡前的鹿砦、铁丝网炸了个稀巴烂。董存瑞趁这机会,冲进了开阔地,敌人的机枪更疯狂地朝这边射击,子弹打得他身边的尘土直冒烟。董存瑞沉着机智,他忽左忽右地爬着。敌人的机枪打紧了,他就伏下不动。敌人的机枪稍一停,他就飞也似的向前跃进几米。敌人的机枪又慌忙朝他打过来,突然,董存瑞扑倒了,郅顺义站起刚要向前冲去,只见他猛然爬起来,一阵快跑跳进旱河沟里,进入了敌人的火力死角。他的腿受了伤,鲜血直流。他抱着炸药包迅速猛冲到桥下。这桥离地面有一人多高,两旁是砖石砌的,没沟、没棱,哪儿也没有安放炸药包的地方。如果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着暗堡,河床上又找不到任何东西代替火药支架。怎么办?郅顺义清清楚楚看着这一切,急得直攥拳头。
突然,身后响起了嘹亮的冲锋号声,总攻的时间到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威震敌胆。大批的后续部队像潮水般地涌了上来。就在这个时候,桥型碉堡上的砖头一块块被推开了,子弹像急雨一样,“哗哗”地向冲锋部队射去。董存瑞不动了,他抬头看了看桥顶,又扭头向后望了一眼,略略愣了一下,突然身子向左一靠,站在桥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紧紧贴住桥型暗堡,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火花和白烟!董存瑞巍然挺立,纹丝不动,像是一尊雕塑。看到这情景,郅顺义不顾一切地跳下旱河,朝桥下的战友奔去。只听董存瑞朝他大声喊:“卧倒,快卧倒!”紧接着,就听董存瑞高声喊道:“为了新中国,冲啊!”突然间,一声巨响,地动山摇。敌人的桥型暗堡被炸得粉碎。
“为了新中国,冲啊!”董存瑞的战友们高喊着这震撼山河的口号,冲进了隆化中学。
血一样鲜艳的红旗,升起在隆化城上空,高高飘扬。
董存瑞牺牲后,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十一纵队党委决定:追认董存瑞为纵队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命名董存瑞生前所在班为“董存瑞班”;7月10日,冀热察行署决定:“为纪念收复隆化战斗中英勇顽强自我牺牲的人民英雄董存瑞同志,特决定隆化中学改称存瑞中学,以志永垂。”
1950年9月,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决定,追认董存瑞为全国战斗英雄。
董存瑞烈士陵园建于1954年,在河北省隆化县城董存瑞烈士战斗过的地方,由肖克题写园名。陵园内有大型烈士雕像、烈士墓及烈士纪念馆。纪念碑由朱德题词,纪念亭刻有碑文。
1、秋瑾
秋瑾是中国近代的女革命家。她成长的日子,正是中国饱受外国侵略的时代。当时的满清政府腐败无能,外国势力恣意鱼肉中国,中国人生活困苦。
秋瑾从小就立志要把红毛鬼子赶出中国。她为了寻求救国之道,只身远涉重洋,到日本求学,并加入了革命组织。回国后,投身革命工作。
1907年,秋瑾回到故乡绍兴,接任大通学堂校长的职务。秋瑾借校长的身份,以大通学堂为基地,开展反清活动。
2、卢永根
卢永根教授将十多个存折的存款转入华南农业大学的账户,卢永根夫妇一共捐出8809446元,这是她们毕生的积蓄,学校用这笔款设立了教育基金,用于奖励贫困学生与优秀青年教师。他说:“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做最后的贡献。”卢永根的秘书赵杏娟说:“钱都是老两口一点一点省下来的,对扶贫和教育,两位老人却格外慷慨,每年都要捐钱。”
3、杨科璋
2015年5月30日1点13分,杨科璋在灭火救援中紧急救出一名约两岁的孩子,但因烟雾太大、能见度低而踩空坠楼。从五楼坠楼时杨科璋紧抱孩子,最终保住了孩子,但自己却献出了年仅27岁的生命。杨科璋入伍以来共参加灭火救援战斗200多次,抢救疏散被困群众160多人。
4、梁万俊
一次,一架新型战斗机诞生了,梁万俊接受了这个任务。半路上,战斗机突然发生状况,飞机失控了!飞机帽出了黑烟这时的梁万俊完全可以打开降落伞跳机,但这样的话,人是保住了可飞机却会坠毁。梁万俊心里也很清楚,一旦他跳下去了,这个科学家们辛辛苦苦制作出来的新型飞机就会坠毁,将会成为一堆废铁。
为了保全飞机,为了保全国家财产,梁万军毅然决定迫降。但这样很容易机毁人亡,虽然梁万俊心里知道这一点,但他依然没有动摇这个决心。总部以为迫降做好了准备,梁万俊小心翼翼的驾驶着飞机着陆了,飞机在停机场上划了好久才停下来。
5、黄旭华
黄旭华(1926.3.12-),中国核潜艇之父,广东汕尾人,1926年3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红海湾区田墘镇[3],祖籍广东省揭阳玉湖镇新寮村,交通大学1949届校友[4],中船重工集团公司719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学良、江姐、刘胡兰、黄继光、洪秀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