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一般是几品官呀?

2024-11-20 20:01:4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宰相不一定是一品。一品在唐更多的是荣誉,不对应职位,明清基本不设宰相一职,开始进行分权,集中皇权,故一品、二品的品衔才对应其职位。

隋唐一般尚书令、中书令、和门下侍中一般称宰相,尚书令正二品,一般不置,分左右仆射,为从二品;中书令正二品,门下侍中正二品。

唐朝期间品衔与职位不是对应关系,经常有低品高职的出现,基本上三品以上就可以做宰相了,一品官是很难的,更多是个虚荣,做到一品基本上也就老了。

还有就是加号“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三品”也是宰相,这些有可能是出将入相的将军,也有可能是六部的官员,品级就相对较低了。所以宰相出了以王或者国公出任宰相的,没有正一品。

宋朝宰相都是枢密使、各阁大学士,品级更低,就不说了。

太师、太傅、太保各一人,是为三师;太尉、司徒、司空各一人,是为三公。皆正一品。
还有王也是正一品,皆是荣誉头衔。

扩展资料:

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宰”的意思是主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太宰与相合称为宰相,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

宰相地位的具体名称多达几十种,历代不同:太宰、相、相邦、相国、丞相、大司徒(东汉)、尚书令、中书令、侍中、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内阁大学士(明朝)、军机大臣、总理(清朝末期)等等。

区别:与丞相(官职名)并非一个概念。

参考资料:宰相-百度百科

回答2:

每个朝代的宰相官阶都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唐朝是三品,宋朝是二品,清朝是一品。

宰相是中国古代对于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官员的一种俗称,不是具体的官名。史传商代有伊尹为相,周代周公为太宰,皆为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官员,太宰与相就合称为宰相。宰相有时候并不仅指一个人,也有可能是一群人。

宋朝以同平章事为宰相正式官名,以知政事为副。从汉至唐,皇帝待宰相之礼,逐渐降级,至宋太祖废“坐论”之礼,使宰相地位大降。元丰改制,设宰相二人,干道间又改为左、右丞相。

扩展资料:

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宰”的意思是主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太宰与相合称为宰相,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

宰相地位的具体名称多达几十种,历代不同:太宰、相、相邦、相国、丞相、大司徒(东汉)、尚书令、中书令、侍中、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内阁大学士(明朝)、军机大臣、总理(清朝末期)等等。

区别:与丞相(官职名)并非一个概念。

参考资料:宰相_百度百科

回答3:

九品中正制是东汉和南北朝形成的,之前就不说了。
隋唐一般尚书令、中书令、和门下侍中一般称宰相,尚书令正二品,一般不置,分左右仆射,为从二品;中书令正二品,门下侍中正二品。
还有就是加号“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三品”也是宰相,这些有可能是出将入相的将军,也有可能是六部的官员,品级就相对较低了。
所以宰相出了以王或者国公出任宰相的,没有正一品。
宋朝宰相都是枢密使、各阁大学士,品级更低,就不说了。
太师、太傅、太保各一人,是为三师;太尉、司徒、司空各一人,是为三公。皆正一品。
还有王也是正一品,皆是荣誉头衔。

回答4:

唐朝宰相是这样的:三公三师是当然宰相,但是三公三师只是荣誉职位,并不是独立性的官职,是加衔,所以实际宰相是尚书令、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为正二品,后两个是正三品,后来为了削弱相权,尚书令变成虚职,仆射成为宰相,为从二品;另外扩大宰相人数,以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宰相成为临时性职官。
明清以内阁大学士为宰相,但是从法理上来说没有宰相之名,与前代宰相相比,明清宰相只有参政权,没有行政决策权。明清内阁大臣后来具有一品品级,儿清朝军机处则完全是临时性职务,没有待遇品级。清朝一品大臣也是三公三师、大学士

回答5:

唐朝期间品衔与职位不是对应关系,经常有低品高职的出现,基本上三品以上就可以做宰相了,一品官是很难的,更多是个虚荣,做到一品基本上也就老了。
第一点:相国不一定是一品,对的
第二点:一品在唐更多的是荣誉,不对应职位,明清基本不设宰相一职,开始进行分权,集中皇权,故一品、二品的品衔才对应其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