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智慧微浅,不值一驳。
比如世间高明之算命人,知你数十年前之事,更有大修行人乃至阿罗汉、菩萨,知众生百劫乃至万劫之事,说明自他不二(自他之阿赖耶识非一非异)。
这恰恰说明小乘妄分自他,不知众生一体之故。
另,小乘不承认10方世界诸佛,但是
阿含经 中早有他方净土世界有佛出世的经证
《增一阿含经》卷二十九(二),就有一段记载因为诸比丘轻慢目连,世尊便令其显现神力,以神足通飞至他方世界中有一尊叫做“奇光如来”出世的“净土世界”,以释众疑。如经文说:
“尔时诸比丘自相谓言:世尊口自记,我声闻中神足第一者,目连比丘是也。然今日不如舍利弗。尔时诸比丘起轻慢想于目连所。
是时世尊便作是念,此诸比丘生轻慢之想向目连受罪难计。告目连曰:现汝神力使此众见,无令大众起懈怠想。
目连对曰:如是世尊,是时目连礼世尊足,即于如来前没不现,往诣东方七恒河沙佛土,有佛名奇光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彼土。是时目连以凡常之服,往诣彼土在钵盂缘上行,又彼土人民形体极大。是时诸比丘见目连已,自相谓言:汝等视此虫正似沙门,是时诸比丘复持示彼佛。
唯然世尊:今有一虫正似沙门。
尔时奇光如来告诸比丘曰:西方去此七恒河沙,彼土世界佛名释迦文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是彼弟子神足第一。
尔时彼佛告目连曰:此诸比丘起轻慢意,现汝神足使大众见之。
目连对曰:如是世尊,是时目连闻佛教已,以钵盂络盛彼五百比丘至梵天上。是时目连以左脚登须弥山,以右脚着梵天上。
尔时便说此偈:
常当念勤加,修行于佛法;
降伏魔众怨,如钩调于象。
若能于此法,能行不放逸;
当尽苦原际,无复有众恼。
是时目连以此音响遍满祇洹精舍。诸比丘闻已往白世尊:目连为住何处而说此偈?
世尊告曰:此目连比丘,去此佛土七恒河沙正在东方以绳络盛彼五百比丘,左脚登须弥山,右脚着梵天上,而说此偈。(请注意:这是大阿罗汉不可思议的神通力。)
尔时诸比丘叹未曾有,甚奇甚特,目连比丘有大神足,我等起于懈慢于目连所,唯愿世尊,使目连比丘将此五百比丘来至此间。是时世尊遥现道力,使目连知意。是时目连将五百比丘来至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与数千万众而为说法,时大目连将五百比丘至世尊所,然释迦文佛弟子仰观彼比丘。
是时东方世界比丘,礼世尊足在一面坐。
尔时世尊告彼比丘:汝等比丘,为从何来是谁弟子?道路为经几时?
彼五百比丘白释迦文佛:我等世界今在东方,佛名奇光如来,是彼弟子。然我等今日亦复不知为从何来?为经几日?
世尊告曰:汝等知佛世界乎?
诸比丘对曰:不也世尊,汝等今日欲诣彼土乎?
诸比丘对曰:唯然世尊,欲还诣彼土。
尔时世尊告彼比丘:今当与汝说六界法善思念之。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尔时诸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彼云何名为六界之法?比丘,当知六界之人禀父母精气而生。云何为六?所谓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是谓比丘有此六界,人身禀此精气而生六入,云何为六?所谓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是谓比丘有此六入由父母而得有,以依六入便有六识身。云何为六?若依眼识则有眼识身,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是谓比丘此名六识身。若有比丘解此六界、六入、六识者,能度六天而更受形。设于彼寿终来生此间聪明高才,于现身上,尽于结使,得至涅盘。
尔时世尊告目连曰:汝今还将此比丘诣彼佛土。目连报曰:如是世尊。是时目连复以络盛五百比丘,绕佛三匝便退而去,如屈伸臂顷,以至彼佛土。是时目连舍此比丘已,礼彼佛足已,还来诣此忍界。是时彼土比丘闻此六界已,诸尘垢尽,得法眼净。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弟子中第一声闻神足难及,所谓大目干连比丘是也。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这是在《中阿含》及《长阿含》及《增一阿含》经中除了记载“弥勒菩萨将在未来人间净土成佛”的经文外,唯一一、两篇记载有“他方净土世界(善性世界),现在正有一尊叫做奇光如来出世的经文”。而“此《阿含经》中有他方净土(善性世界)”的经证,便是说明了有“十方诸佛”在“十方世界”同时出世度化众生的事实。
《杂阿含》及《增一阿含》皆有“十方佛”的经文
另《增一阿含》卷三十八记载此世界以前曾经有“人间净土”出现,又《中阿含》卷三十(一三○)及卷四十皆有此世界过去曾有“人间净土”的经文,并且有关“十方诸佛”的经文,早在《杂阿含经》卷三十四(九四六)经便有说明,如经文说: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异婆罗门,来诣佛所恭敬问讯。问讯已,退坐一面,白佛言:瞿昙,未来世当有几佛?
佛告婆罗门:【未来佛者如无量恒河沙】。
尔时婆罗门作是念:未来当有如无量恒河沙三藐三佛陀,我当从彼修诸梵行。尔时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坐起去。时婆罗门随路思惟,我今唯问沙门瞿昙未来诸佛不问过去。
即随路还,复问世尊:云何瞿昙,过去世时,复有几佛?
佛告婆罗门:【过去世佛亦如无量恒河沙数】。
时婆罗门即作是念:过去世中有无量恒河沙等诸佛世尊,我曾不习近,设复未来如无量恒河沙三藐三佛陀,亦当不与习近娱乐,我今当于沙门瞿昙所修行梵行,即便合掌白佛言,唯愿听我于正法律出家修梵行。
佛告婆罗门,听汝于正法律出家修梵行,得比丘分。尔时婆罗门即出家受具足,出家已独一静处思惟所以。善男子正信非家出家学道,乃至得阿罗汉。”
《增一阿含经》卷四十六(三三九)亦说:“……佛答之言:未来当有恒河沙诸佛出现于世……,过去有无量恒河沙诸佛已出于世。时婆罗门复作是念:过去、未来诸佛出世我不值遇,今得值佛云何空过?出家修行得阿罗汉。”
《杂阿含》卷二十九(八五)亦说:“诸比丘、过去诸佛亦有比丘众,所行正事如今此众,未来诸佛,所有诸众,亦当如是所行正事,如今此众……。”
由此可知,释迦牟尼佛涅盘之后,未来世中将会有诸佛出现在十方世界度众生,并且不止“一尊弥勒佛”而已,过去诸佛如是,现在诸佛如是,未来亦将会有无量无边像恒河沙数不可称数的诸佛,皆将出世在十方世界中普渡群迷,如《阿含经》所说。
而有研究《阿含》者,否定《增一阿含经》中所记载有“十方世界及他方净土世界有诸佛出世”的经文,只认定此世界有佛出世,而将佛说“业果缘起”的定义,局限在“此世界缘起”的范围内,如是岂能正观“佛说‘缘起法相’|佛教宇宙观”的真实义?难道“三界诸天”及“六道轮回”的“业缘果报真相”仅适用于与此娑婆世界受生的“人道众生”而不适用三千大千世界中在无数类于娑婆世界中受生的“人道”及天道、阿修罗道乃至他方世界中三恶道的众生吗?难道“缘起果报法”仅限于释迦牟尼佛以千百亿化生出世的三千大千世界中受生的众生而不适用于“无数三千大千世界”中受生的众生吗?难道“缘起果报法”仅限用于“秽土世界”受生的众生而不适用于修诸六度万行,创造净业因果的“净土众生”吗?我们不禁要问:
宇宙间只有一个缘起法相的地球世界吗?还是有无数个?
宇宙间只有一尊佛教化的三千大千世界吗?还是有无数三千大千世界?
宇宙间仅有与此三千大千世界相应的六道轮回吗?还是十方宇宙间无量的六道轮回皆是相通的?
宇宙间既然有无数个“秽土世界”,难道相对的不会有“净业因果所形成的十方净土世界”吗?
净土世界中的“化生众生”是现今科学所不知的领域。然而既然有鬼神众生为此世界中许多人类所经历、所见闻,便证明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六道轮回”的真相存在。既然有“业缘果报法”的存在,自然有因造作善恶业力而形成的“秽土共业世界”,相对的,亦自然有因造作“净业因行”而开创的“净土共业世界”的存在,凡此辨证,皆不出“缘起法相”的真谛。故知《阿含经》中所说的“界与界聚”、“业缘果报之法”则绝对不会限制于地球人类的缘起法相范围,而蒙蔽、无视于无法企及的他方世界中无数化生众生所造作的“业缘果报之法”。
进一步说,若是否定《杂阿含》及《增一阿含》中所说“十方世界中与他方净土世界有十方诸佛出世”的经文,形同否定《杂阿含经》中所说多篇“界与界聚”及“业缘果报”的真理!因为界与界聚等“缘起法相”的范畴,是适用于“十方世界”的缘起果报法的,并不局限于与此世界相应的三千大千世界的果报法,否则就不能正见佛教的宇宙观!愿好学者善思之!
证据多多,在此就不赘言了。
依据巴利文献说“大乘非佛说”的观点可以休矣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十方三世三宝
南无西来中土诸大德祖师
【本文的目的不为争辩,只为澄清真实。末学以审慎负责的态度,查阅了众多资料,包括南、北传经典原文、佛教历史书籍和多位网络同仁的材料后,汇总编辑而成。为了避免对教义、教理有错误阐述而误导他人,因此本文主要从历史研究角度出发,将有关资料进行了整合梳理,尽量还原佛教历史发展的本来面目。如有不妥之处,末学真诚忏悔,并恳请补正。】
近年来,南传佛教逐渐传入内地,引起了不少人的兴趣,对南传、北传佛教的相互交流和促进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但有的学友,误信了一些近代西方学者和日本学者的研究资料,得出了“大乘非佛说”的可怖观点,进而否定北传僧团的真实性,实在令人心寒。不可否认,现代南传佛教的各部派,对经、律、论传统的坚持令人肃然起敬,但是,并不意味着北传就违背了佛陀的教导,北传僧团就没有依照佛陀戒律行事,不能得出大乘经典非佛说的结论。特别是在这个时候,我们更加需要冷静和理智的去认真研究和分辨,而不能断章取义,或仅凭道听途说就盲目宣传。是真佛子,就更应该认真、谨慎、负责任地发表言论,为护持佛法而鞠躬尽瘁,不要违背我们生生世世在佛陀、三宝面前发下的誓言!!
一、“大乘非佛说”的论据分析
从当今一些关於大乘非佛说的论据来看,大致是两类:
一种是从教义、教理方面的疑问。而这一方面,似乎并未有人能超出古代许多大乘师所破斥的恶见之列,其论点往往粗略尤甚。而且,这些教义、教理方面的争论,已早被印度古大德及玄奘法师等辨析清楚。佛教史上著名之“曲女城”辩论大会上,五印度十八国王均列席,玄奘法师以一人之力单挑大小乘论师(多是来自五印度和那烂陀寺的顶级高僧)及婆罗门等七千余人,所做《真唯识量颂》悬挂18天,竟无人能有问难,被小乘论师尊为“解脱天”,被大乘论师尊为“大乘天”,名冠五印度。“大乘是佛说”从教义、教理上的论证早已确定无疑。我国在大乘、小乘同时引进的情况下,最终选择大乘的结果就是明证。有关中国法显法师、玄奘法师等祖师的资料,有兴趣的学友可以百度之。
另一种是近代从西方兴起的考据学所提出的质难。而这些问题的论据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来源——对锡兰(斯里兰卡)文献——巴利语的《岛史》、《大史》、《善见毗婆沙律》等的研究。
在依据史料对历史进行还原的过程中,所引史料的可靠性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事情。如何从史料中发现问题?发现问题以后,又如何去解决问题?道理并不复杂,但真正要解决好问题却并不容易,可以说解决问题水平的高低,取决于鉴别材料的能力,取决于是否善于考据。现在有了电脑检索,搜集材料比过去方便多了,但鉴别材料还得靠人脑,一旦出错,前功尽弃。这错,主要表现在不辨真伪上,不去认真鉴别材料的年代上,不去认真鉴别材料的版本差异上。而且,在处理问题与史料的关系时,必须杜绝先树个观点,再拼凑几条材料,不够用时,随意曲解的错误做法。一般来讲,可靠的史料至少应该具有以下特点:1.客观的记叙和评价重大历史事件(通常是透过与其他不同立场的同时期或同类的史料对比来看其是否足够客观);2.有其他不同立场的同时期或同类的史料互为佐证,如有考古方面的发现支持更好;3.在没有其他史料支持的情况下,史料本身的记叙没有明显的逻辑问题;4.一般来说,早出史料的可信性要高于晚出。
目前各界对佛教历史的研究考证,其原始依据无外乎锡兰(斯里兰卡)文献(简称“巴利记史”)、敦煌文献(大部分流失海外)、中文文献、少量印度文献、考古发现。其中敦煌文献和中文文献最为详尽,纪录的时间跨度广,涵盖领域多,毫无疑问是佛教史,乃至印度史研究的重要材料。在最初的佛教历史研究中,一些研究佛教历史的西方和日本学者可能是因为语言隔阂的原因,往往更注重巴利记史,而忽视敦煌文献和中文文献。但随着敦煌文献研究的深入,以及阿育王石刻、阿富汗巴米扬遗迹等考古学上的重大发现之后,巴利记史文献与遗迹矛盾之处逐渐被许多学者们发现,于是学者们开始用敦煌文献和中文文献与巴利记史文献相对比的方式研究,从而得出一些与先前不一样的结论,其中包括佛教部派的分化、大小乘的流传、经典的结集等重要问题。
1.大乘没有传承,或者说不清晰。历次的经典结集都没有大乘的经典。从第一次王舍城开始,与会的500人全是证果的大阿罗汉(这一点是公认的)。而大乘有一种说法,七叶窟内结集同时,更多的人在窟外结集了大乘佛法。先不说这种说法的真实性,首先这些大众是否证阿罗汉果了呢?是否有结集经典的资格呢?后来过了一百多年由于“十事非法”的争论,导致了佛教分成北传、南传的两支。南传认为,佛陀所制定的戒律不应再有删减、以后也不应有增添。就是说一个字都不能变了。(而南传佛教主要由上座的长老组成所以也叫南传上座部。)而北传认为,佛陀所制定的戒律应该因时因地的做变化。(很难想象北传到今天还能保留多少佛陀的教义)戒律尚且如此,佛法又怎么说呢?正法时期,佛法不断的传播,很多外道没有了信徒,他们为了探求供养,剔除须发、披上袈裟伪作僧人。而传播的是掺杂了外道思想的佛法。
2.大乘还有一种说法,经典结集时没有大乘佛法,主要是佛陀所宣讲的地点不在人间。比如《楞严经》是在龙宫,《法华经》是佛陀在定中说的,《地藏经》在忉利天说的!问题就来了,比如对天人说的法,人该不该受持?同样的道理,对人说的法,畜生能不能受持?比如你对牛弹奏一首歌曲,你能指望牛和你产生共鸣吗?
佛陀在定中说的《法华经》?套用大乘的一句话,九地菩萨尚不能窥探佛境一二。谁又能知道佛陀的定呢?
3.再看看大乘自己的演变吧!观音菩萨都可以变成女人?!唐朝是一个以肥为美的朝代,很多佛教的画像也都以肥为特征。难怪自唐以后的观音菩萨会被解读成女人!弥勒菩萨更是变成肚子鼓鼓的大胖子,先不说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了。菩萨的容貌起码比起天人来说都要好上几倍!这只是一小部分。佛法上的演变更可怕,有不少人认为喇嘛教是佛教。那我建议先别看那么多佛经了,先看看佛教的戒律。又或者研究一小下喇嘛教的起源与发展。
辩论是开启因明的。是慈悲为根本的。。
得随顺众生因缘,众生真心祈请,有缘相应才能说法。不然众生心不相应,更造业。。。
末法时期众生业力达到极致,毁谤之风极盛。自己修好自己,不要大惊小怪。自度了才能度他。。。。
大乘经典 是 龙宫里拿出来的 巴利三藏 是正儿八经由佛陀弟子总结编写的 你选择信哪个 看你造化了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