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被神化无非就是出于统治的需要,国家孱弱,统治者就希望出现一个像关羽一样的忠义护国之人守土卫国。而异族入主中原则是希望通过对关羽的追封,变现对汉族文化、汉族先贤的认同,缓解民族矛盾。其次就是他的所谓青龙偃月刀只是小说杜撰,这样的东西华而不实,在冷兵器时代根本无法实用于战场,只能在舞台上表演用。
提问者所说的关羽在蜀国的地位不如张飞是错位的理解。关羽生前刘备并未称帝,那时他是前将军,张飞是右将军,刘备称帝后张飞才被拜为车骑将军,那时关羽已经死了,所以用刘备称帝后张飞官职去比刘备称帝前关羽的官职是不正确的。
给关羽加爵封王始于宋代。徽宗赵佶于祟宁元年(1102)追封关羽为“忠惠公”,使羽由侯爵进为公爵。事隔一年,又于崇宁三年进封羽为“崇宁真君”;大观二年(1108)再封羽为“昭烈武安王”;宣和五年(1123)又封羽为“义勇武安王”。在短短的21年内,赵佶追封关羽多达4次,由侯进公,由公进君,由君进王。南宋第一个皇帝赵构于建炎二年(1128)加封羽为“壮缪义勇武安王”,其子赵昚于淳熙十四年(1187)加封羽为“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
宋亡之后由蒙古族入主中原,建立元朝。元文宗图帖睦尔于天历元年(1328)在南宋给羽的封号上去掉“壮缪”,改为“显灵”,全称谓“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
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十月,朱翊钧封羽为“三界伏魔大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
清朝入关后的顺治元年(1644),即封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世宗胤禛于雍正四年(1726)追封羽的远祖、祖父、父亲为公爵。乾隆之后,历嘉庆、道光二朝,羽的封号陆续加成“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羽赞宣德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多达24字,比之历代表彰尤著。文宗奕宁于咸丰五年(1855)追封羽的远祖为“光昭王”,祖父为“裕昌王”,父亲为“成忠王”。这样,自羽以上四世,三王一帝,显耀炫赫。
《三国志·关张赵马黄传》载: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这里记载的是“刺”,说明关羽用的不是刀,最可能的是“槊”,这在当时是比较流行的武器。
关羽在蜀汉的地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从各个方面都要高于张飞。刘备称汉中王时,关羽受封前将军,高于张飞的左将军,这是刘备能够封的最大武职;诸葛亮在给关羽的信中也说:“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可见当时蜀汉公认关羽要强于张飞。
关羽“武圣”的地位自古就有,不是演义虚构的,反而是演义借用了民间对关羽“武圣”的说法。自古人们把蜀汉视为正统,一直就是尊刘贬曹的倾向,关羽作为蜀汉第一将,自然受到越来越多的赞誉;而关羽的“忠义无双”又受到封建统治者的青睐,进而大力褒扬,逐渐演变成“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所以说,不要把什么都归结于演义,《三国演义》诞生于元末明初,明朝中叶才开始流行。
关羽守荆州,当时天下三分,荆州是交界,魏吴无人敢犯。
后曹操派于禁,庞德去攻,反被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此战真正成就了关羽威震华夏的威名。关羽一生忠义,所以现在黑帮都是拜关公,义薄云天。所以另一个成就关羽威名的便是他的义字当先。
后来施耐庵,罗贯中师徒共创三国演义,更是把关公的名声推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明朝,是崇尚关羽的重要时期。
历代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把关羽当做“忠义”的化身,关羽的地位被抬得越来越高,“由侯而王”,“旋而进帝”,最后被尊为“武圣人”。
关羽在历史上的事实和小说中的确有些出入。而且,关羽的地位也经历了一个“汉封侯,唐封王,宋封帝,明清封圣”的过程。主要原因是关羽所体现的“忠义”符合统治者的利益,所以才会被当做榜样来树立。历史中真实的关羽,为刘备蜀汉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清之所以提倡和推崇关羽,还有一个民族的原因。我国自宋后,非常推崇岳飞。满清因是金的后裔,没有办法提倡和推崇岳飞,所以才力挺了关羽。
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只是用历史上的一些事迹和人物进去塑造。剧情和细节很多都是编排的。所以并不是什么忽悠人,毕竟他写的不是历史记载而是小说!西游记里还有金箍棒呢!貌似事实没有定海神针吧?
至于关羽和张飞,关羽武力或许没有张飞高,但是关羽善于用智!杀颜良就是很好的例子!就连三国类的游戏都是关羽智力很高的!所以关羽属于智勇双全综合能力强。张飞虽然粗中有细但还是稍微逊色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