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的利和义

2024-11-27 19:34:36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这个“利”可以理解为:国家发动战争的目的,身为领袖,你首先要让国内民众和将士了解到你是出于什么目的去打仗,是打一场侵略战争还是反侵略战争,是打一场正义的战争还是一场非正义战争?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在为《孙子兵法》做孙子序是就写到:《易》曰:“师贞丈人吉。”意思是说出兵正义会使主帅吉利。当国内民众和将士充分了解到国家领袖发动战争是出于正义的目的,必然会得到绝大多数人的理解和信任,这样才能有效的争取到所谓的”义”。这个“义”就是《孙子兵法》中提出的“道”即:道义,有了道义就有了取得战争胜利的政治基础和后勤保障,也正应了《孙子兵法》第一篇《始记篇》所写: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也。也就是说:“有了人民的支持和将士的信任,必然会使上上下下团结一心,那么取得战争的胜利就成为水到渠成的事了,”

具体战例:拿解放战争为例,国民党方面长期得到美国的支援,用的多是新式的美式装备,陆军还配有坦克和大炮,天上有飞机,海里有军舰;而共产党方面多使用的是从日寇手里缴获日式三八步枪,有的甚至还用落后的汉阳造,至于火炮飞机坦克军舰更是做梦也不敢想,兵力方面:战争开始时,国民党军有430万人,人民解放军连地方部队在内解放军只有120万人。地盘方面:抗战结束后国民党占有当时中国四分之三的领土,统治近3亿人民,而共产党的解放区只有当时中国四分之一的领土,人口近一亿人。从以上双方军事实力对比来看,国民党无论是在武器的优劣,军队的数量和占有的地盘上都远胜于共产党,然而为什么仅短短的三年时间就兵败台湾岛一蹶不振了呢?

这就可以用我们今天提到的“义”来解释了,以蒋介石集团为首的国民党军,维护的是腐朽没落的代表农村大地主、土豪劣绅,城市大资产阶级、官僚政客统治中国的十分狭隘的利益集团。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维护的是千千万万广大的无产阶级和贫苦的劳动人民为主的利益集团。从发动战争的出发点看从政治的高度看,有了全国上下千千万万广大劳动人民的鼎立支持,打败国民党反动势力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有了“义”才能去逐“利”,“义”是开花,“利”是结果,这是自然规律,也是战争的法则,二者缺一不可。

回答2:

孙子兵法中的利和义是指义主导下的利,即先考虑义,再考虑利。这是一种强调道德和正义的军事思想。在孙子兵法中,义是基础,利是目的。只有在义的基础上考虑利,才能获得真正的利益。
同时,孙子兵法也强调战争的准备和应对之法,针对各种情况都有专门的论述,其准备、应对之法简洁有效,具有针对性。这也是孙子兵法被广为援用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孙子兵法中的利和义是一种强调道德和正义的军事思想,先考虑义,再考虑利,只有在义的基础上考虑利,才能获得真正的利益。同时,孙子兵法也提供了准备和应对各种情况的有效方法。

回答3:

当然是义主导下的利。义是基础,利是目的。
《孙子兵法》第一篇《始记》在分析决定战争胜负的原因时就说:“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把道排在第一位,并做了具体解释:“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没有道义,人民不会去为君主卖命,战争自然不会取得胜利。

回答4:

战争的目的,“利”是首要目的啊,“义”只是达成利的一个条件。

始计篇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后面说,此五计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道耐利之途也。

地形篇 火攻篇: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战争没利就不要动了。

这些都很明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