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历史上的名称有:荥州、管州、荥阳郡、管城、故市、管城县、郑县。
1、隋文帝将北周时的荥州改名为郑州,从此,郑州一名开始用于今郑州地区。
2、隋开皇十六年(596年),郑州改称管州。
3、隋大业二年(606年),管州又复称郑州。
4、唐改郑州为荥阳郡。至758年,又取消荥阳郡名称,仍称郑州。
5、金贞佑四年(1216),管城更名故市,后复名管城县。
6、清代,郑州为郑县。
7、1928年改郑县为郑州市。1931年撤市复改郑县。
8、1948年10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郑州,设郑州市。
扩展资料:
郑州,是河南省省会,是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特大城市、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郑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为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故里,历史上曾五次为都、八代为州,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和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
北魏泰常八年 (423)改司州置北豫州。以州境在古豫州北部而得名。北周宣政元年(578年),改北豫州为荥州。以州境为古荥阳之地而得名。管辖成皋郡、广武郡等,共8县。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改郑州置,治所在管城(今郑州市管城回族区)。辖管城、成皋、荥阳、新郑、苑陵、广武、中牟等12县。大业初年,复称郑州,唐武德四年(621年),分郑州新置管州,辖管城、须水、圃田、清池4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郑州
1、公元前1046年,姬发灭商殷建立西周,周王将其弟管叔封于郑州,称管国。
2、秦汉时期,今郑州地域以荥阳为中心,因处交通和运河要道,经济日趋繁荣。秦代,郑州境内始置荥阳县、巩县和京县,属于三川郡;新郑、苑陵、阳城属颍川郡。西汉改三川郡为河南郡,又置密县、成皋等县,并将新郑、苑陵二县划入河南郡。
3、隋开皇元年(581年),改荥州为郑州。开皇十六年(596年)从郑州分出管州。唐初武德四年(621年),从郑州分出管城。贞观七年(633年)郑州从武牢移治管城县。天宝元年(742年)改郑州为荥阳郡,仍治管城县。开明元年(619年),太尉王世充废杨侗自立为帝,国号郑。这是中国历史的第三个郑国。
4、北宋建都汴京后,宋代建郑州为西辅,属京西北路,郑州于公元1105年被建为西辅,成为宋代四辅郡之一。国内各地选山林名声之地建立书院,位于登封峻极峰下的嵩阳书院是当时的四大书院之一。
5、明朝建立后,郑州划归开封府。清末,平汉和陇海两条铁路在郑州交汇,郑州成为中国东西、南北大动脉的纽带,经济地位不断提升。
6、1913年,郑州被撤销市制改为郑县,但依旧保留市级规模。
郑州是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特大城市、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地处华北平原南部、黄河下游,居河南中部偏北,东接开封市,西依洛阳市,南与许昌市、平顶山市接壤,北隔黄河与新乡市、焦作市相望,介于东经112°42′—114°14′、北纬34°16′—34°58′。
郑州市总面积7446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底,下辖6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5个县级市,全市总人口988.1万人。2017年郑州地区生产总值为9130亿元。郑州市地处中原腹地,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位于中国地貌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交接过渡地带。
郑州是中国公路、铁路、航空、通信兼具的综合交通枢纽。是中国商品集散中心地之一,拥有亚洲最大的列车编组站和中国最大的零担货物转运站。郑州商品交易所是中国首家期货交易所,[15]郑州航空港区是中国首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州也是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核心组成部分。
郑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为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故里历史上曾五次为都、八代为州,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和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全市有世界文化遗产2项1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处43项。拥有黄帝故里、商城遗址、天地之中等众多历史人文景观。
参考资料郑州_百度百科
北宋建立后,由于郑州地近京师,属京畿路。崇宁四年(1105)废郑州建置,建为西辅,从而成为宋代四辅郡之一。金代,隶南京路。
金贞佑四年(1216),管城更名故市,后复名管城县,并入郑州。
清雍正二年(1724)郑州升为直隶州,隶河南省。
1913年改郑州为郑县。1928年改郑县为郑州市。1931年撤市复改郑县。1933年为河南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1948年10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郑州,设郑州市。
1954年河南省人民政府由开封迁入郑州,郑州成为河南省省会。
古代就叫郑州 民国时期改为郑县 建国后又改为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