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 读小学一年级的XX,每天上学前装了满满一铅笔盒的铅笔,回到家之后就发现只剩下寥寥无几的几根了。当然小乐丢的不止是铅笔,还有直尺、橡皮等学习用品。丢了之后就是问家长买,买了之后过不了多久又丢了,周而复始,恶性循环,家长为此很头疼,对于小乐该怎么办? 解答: 从幼儿园上了小学一年级,提高了孩子的自理能力要求,他需要很多自己的管理空间。但是,很多家长处处为孩子帮忙准备,使得孩子形成了很大的依赖。其实作为家长,更多的是做学生习惯养成的导向“棒”,“棒”即是规矩。 立“棒”——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丢三落四这个习惯是不好的,要让孩子意识到要改掉这个坏习惯。家长在遇到孩子整理自己的用品时,可以逐渐地放手,不要事事都为他忙好。如果他在处理自己的事的过程中,经常犯丢三落四的坏毛病,就要开始给他立规矩了,这就是首先要做的:立“棒”,先做一遍给他看,让他有个模仿的依据,边做边对他提镇码要求,从边上提醒:东西应该怎么收,该收到哪里。 练“棒”——让孩子多进行几次收拾物品的活动,在活动中强调摆放的要求。这可以让他从中学到物品摆放有序,东西用后及时放回原位。 用“棒”——小乐的东西一丢就要买,这个想法是不对的。东西经常一丢了就给他买,这样不仅不能帮助孩子改掉丢东西的毛病,还会使他认为什么东西都无所谓。只有让孩子感觉到东西丢了就会很麻烦,这样他才会意识到要珍惜东西。这个时候你就要用“棒”了,你对他所立的要求,如果没有做到,造成的后果应该让孩子自己承担,也可以作出适当的惩罚。 撤“棒”——要让学生能够自我检查。在学校里,要提醒孩子下课了或是放学之前能把自己的东西自我检查一遍,孩子不小心把学习樱逗用品掉在地上,是很正常的,这就要求孩子能找回失物。要学会在附近找一找,或者去教室的失物处找一找,还可以向老师求助。久而久之,孩子就御颂哪会养成习惯,并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那个时候就会很少会再丢三忘四了。 孩子对于学习用品丢三落四,是一种习惯,要改掉坏习惯就要一步一步地提醒孩子,督促孩子,立“棒”—练“棒”—用“棒”—撤“棒”,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