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
1.行星:
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的天体。
2.星星:
指的是肉眼可见的宇宙中的天体。星星内部的能量的活动使星星变的形状不规则。星星大致可分为行星、恒星、彗星、白矮星等。
3.小行星:
是太阳系内类似行星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
二、特点:
1.行星:
其公转方向常与所绕恒星的自转方向相同。一般来说行星需具有一定质量,行星的质量要足够的大且近似于圆球状,自身不能像恒星那样发生核聚变反应。
2.星星:
离人们距离近的星星它的发光能力强,因此人们看到它就会亮。可是,即使发光能力相当强的星星,假如离人们十分遥远,那么它的亮度也许还不及比它的发光能力差几万倍的星星。
3.小行星:
小行星是早期太阳系的物质,科学家们对它们的成份非常感兴趣。宇宙探测器经过小行星带时发现,小行星带其实非常空旷,小行星与小行星之间分隔得非常遥远。
扩展资料
随着一些具有冥王星大小的天体被发现,“行星”一词的科学定义似乎更形逼切。历史上行星名字来自于它们的位置在天空中不固定,就好像它们在星空中行走一般。
太阳系内肉眼可见的5颗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早在史前就已经被人类发现了。
望远镜被发明和万有引力被发现后,人类又发现了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已被重分类为矮行星)还有为数不少的小行星。20世纪末人类在太阳系外的恒星系统中也发现了行星,截至2016年5月8日,人类已发现2125颗太阳系外的行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行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星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行星
1、体积区别:通常情况下,恒星的质量较行星相比要大得多。恒星拥有足够的质量来进行核聚变,并释放出大量的光和热;而行星自身不会发光,只能反射光。恒星是恒星系统的中心天体,行星都是围绕恒星公转(准确的说是围绕恒星与行星的质心公转)。
2、成分区别:恒星的主要成分为氢和氦,它是一种等离子球体;虽然有些行星也是主要由氢和氦组成(例如木星、土星),但还有些行星主要是由硅酸盐岩石组成(例如地球、火星),它们拥有固态表面,甚至还存在液态水。
3、星星包括行星,小行星。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人裸眼能看到的星星中只有金星、木星、火星、土星、水星是行星。
4、行星:通常指八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小到大,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曾经被认为是“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于2006年8月24日被定义为“矮行星”。
5、约90%已知的小行星的轨道位于小行星带中。小行星带是一个相当宽的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地带。谷神星、智神星等首先被发现的小行星都是小行星带内的小行星。
扩展资料:
1、截至2018年在太阳系内一共已经发现了约127万颗小行星,但这可能仅是所有小行星中的一小部分,只有少数这些小行星的直径大于100公里。到1990年代为止最大的小行星是谷神星。
2、2000年在柯伊伯带内发现的一些小行星的直径比谷神星要大,比如2000年发现的伐楼拿(Varuna)的直径为900公里,2002年发现的夸欧尔(Quaoar)直径为1280公里,2004年发现的厄耳枯斯的直径甚至可能达到1800公里。
3、2003年发现的塞德娜(小行星90377)位于柯伊伯带以外,其直径约为1500公里。
4、根据估计,小行星的数目应该有数百万,详见小行星列表,而最大型的小行星开始重新分类,被定义为矮行星。
5、2007年5月,麻省理工学院一组太空科学研究队发现了已知最热的行星(摄氏2040度)。
6、随着一些具有冥王星大小的天体被发现,“行星”一词的科学定义似乎更形逼切。历史上行星名字来自于它们的位置在天空中不固定,就好像它们在星空中行走一般。太阳系内肉眼可见的5颗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早在史前就已经被人类发现了。
7、16世纪后日心说取代了地心说,人类了解到地球本身也是一颗行星。望远镜被发明和万有引力被发现后,人类又发现了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已被重分类为矮行星)还有为数不少的小行星。
8、20世纪末人类在太阳系外的恒星系统中也发现了行星,截至2016年5月8日,人类已发现2125颗太阳系外的行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行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小行星
星星是指宇宙中的所有的星体,行星是指绕恒星旋转的星体,小行星是指达不到一定质量的绕恒星动行的小的星体。
质量和体积的差别是最为明显的 行星相对小行星拥有更稳定轨道
星星包括行星 小行星 ,行星比小行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