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旋回结构和沉积序列

2024-12-05 13:50:2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中期旋回层序以Ⅳ级界面为层序边界(表2-6),与Vail的Ⅳ级旋回层序或体系域级 别相当,厚度一般为数十米至近百米级,时间跨度和变化范围都较大,一般为0.53921.0 Ma,大多数属于长期基准面旋回过程中的次一级沉积旋回的产物,通常具有较完整 的水进-水退旋回结构,其垂向剖面一般由数个具相似岩性、岩相和旋回结构的短期旋回 层序叠加而成。此类层序的旋回结构一般以发育向上 “变深” 非对称型和对称型为主,而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于各沉积环境中均不发育。其中向上“变深” 的非对称型主要于 冲积扇和河流等陆上沉积体系中较为发育,在三角洲沉积体系的水上平原仅于局部地区有 所发育,对称型亦可细分为近完全和不完全对称的3种亚类型,具有类似于短期旋回的结 构特征和分布模式。

已有的众多研究成果业已表明,无论是海相地层还是陆相地层,中期旋回层序为最具 等时对比意义的层序,在沉积演化序列中,一个中期旋回层序代表一次较大幅度的湖进 (或海进)-湖退(或海退)过程,与之相对应的是一次经历了进积到加积和退积作用的 沉积序列后,重新回到进积状态的较完整地层旋回过程。如在河流沉积区,一个较完整的 中期旋回自下而上,或从河道到河道间的泛滥平原(或河间湖泊、岸后沼泽),大部分具 有从较厚的河道砂砾岩→薄互层的河漫滩泥、粉砂岩→决口扇粉-细砂岩或泥炭沼泽组成 的向上 “变深” 非对称型旋回结构,向河间以上升半旋回为主的不完全对称型旋回结构 的沉积序列转化,而在河间湖泊,岸后沼泽等低洼积水的低能沉积区,则相变为由中下部 薄的河道砂砾岩体和上部较厚的河漫滩相的泥、粉砂岩,组成对称型或以下降半旋回为主 的不完全对称型旋回结构(图2-36)。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冲积扇→河流→浅水三角洲→ 深水浊积扇沉积体系中的中期旋回结构分布模式中的对称型变化与相变关系中。

图2-36 河流沉积体系中的短、中期旋回层序结构类型、叠加样式、分布模式与对比关系 (实际资料来自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庙气田苏6井上古生界下石盒子组)

需指出的是,在冲积扇、河流、浅水三角洲和深水浊积扇等沉积体系中,发育于水道 活动区的中期旋回层序底界面大多数以具较大下切幅度的底冲刷面或岩性突变面为主,其 余较低能的沉积区以相关整合界面为主。在各相带层序的垂向剖面沉积演化序列上,各中 期旋回的上升半旋回主要由一系列代表水体逐渐向上加深的短期旋回层序叠加组成,而下 降半旋回主要由一系列代表水体向上变浅的短期旋回叠加组成,中期洪泛面出现在相当于 基准面上升折向下降转换带上的泥岩段顶面。在同一沉积盆地或同一沉积体系中,不同沉 积相带中的中期旋回层序结构相对较稳定,如在垂直各相带走向的纵向剖面上,自陆上向 水下,从物源区到盆地,或由浅水加深为深水环境的地层过程中,中期旋回结构可出现由 上升半旋回为主的不完全对称型、向对称型和下降半旋回为主的不完全对称型转化规律 (图2-36),具有类同超短期和短期旋回的地层过程特征,显著演化规律为:于基准面上 升期伴随可容纳空间增大和有效可容纳空间向陆或向上游方向迁移,以沉积强度逐渐减弱 的进积→加积→退积作用为主;下降期则伴随可容纳空间减小和有效可容纳空间向盆地或 下游方向迁移,以沉积强度逐渐增强的加积→进积作用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