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政治的考试答题技巧

2024-11-15 19:10:33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1、 简答题的分类及解题方法
简答题是对题目的要求作出简要回答的一种题型。开卷考试后,简答题不仅考查考生的记忆和再现能力,更多的是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的理解以及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生在此类题型上的得分率明显下降。
依据简答题的命题形式,我们大致可以把它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直问式:这类题目一般是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有哪些”“何关系”等形式提出问题。题目的要求明确、直接、具体、具有显著特点。解答时应使用简洁的语言把答题的要点列出来,不必展开叙述,所答饿内容必须科学,符合题意,而且答案的要点必须齐备,每一层含义都不可缺少。
(2)图表式:这类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填表法,答题具有显性特点;另一种是阅读表中所给的材料,分析、归纳出相应的结论。解答此类题时一般采用归纳法。通过阅读表内所给的材料,认真进行比较分析、归纳,的出一些合乎规律性的结论
(3)漫画式:试题采用漫画和提问相结合的方式,需要考生认真观察,仔细推敲,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答题要求的一种开放性试题。解答此类题时可以按照三个步骤:一看即对试题所给的一副或一组漫画,认真看,仔细看,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又要抓住漫画中突出主题的“点睛”之处;二想即结合题中的要求,运用所学的课本知识,认真思考;三答即在看和想的基础上,将感性认识的知识点归纳整理,形成最终完整的答案。
(4)材料式:试题通过一些新材料、新情境、名人名言、经典论断或其他重要内容,要求对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并从理论上加以总结。解答时主要分为两步:第一,仔细阅读材料,找出每段的段意,然后从各段的段意中综合整个材料的中心旨意;第二,材料题的设问和要求具有隐蔽性,但它的中心词和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却具有暗示作用。在分析和归纳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有关理论知识并组成答案。
(5)举例式:这是对已得出的科学结论举出一个或几个实例来证明观点的题型。解答时关键把握两点:一是举例的“质”,二是举例“量”。所谓“质”即所举的事例完全符合题意要求,能充分说明或论证观点。所谓“量”即举例的数量。举例必须要严格按照试题的要求数量,一个也不能少。
2、 辨析题的分类和解题思路
所谓辨析题就是对试题所提供的观点或材料,有辨别、有分析,着重考查学生辨证思维能力的一种题型。这种题型的内容和题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内容不全型:任何事物都包含一定的内容,并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在解答的过程中,不能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的内容,以免犯片面性的错误,答题时只要将内容补充完整就可以。
(2)关系不全型:关系不全的片面型辨析题的特点是,辨析的观点只看到事物内部或在、事物之间的关系的一个方面,而否定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关系的另一方面。回答这类题时只要将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关系完整的揭示出来,然后指出题中观点的片面性。
(3)条件不全型:就是题目所给的观点或材料是孤立的、抽象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正确,在一定条件下错误。因此在解答时关键是要说明事物存在的具体条件性。当题目本身没有给考生提高充分条件以供判断时,则要求考生在试题允许的范围内,把各种可能的条件补充进来,然后在进行具体辨析。
(4)正误混淆型:此类题目所表示的观点或材料,有的基本正确,但有部分错误或缺陷;有的基本错误,但有部分合理的因素。这类题在解答是应该认真审析、找出合理正确的因素,并且说明其正确性;找出错误的因素,并且全面的进行分析错误的原因,得出结论。
3、 分析说明的类型和解答方法
分析说明题一般都是由集中反映某一社会热点或现实问题的背景材料和依据背景材料所设置的问题两部分组成。根据问题的设置来看,分析说明题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归纳式:主要是要求考生通过对背景材料的分析,归纳出一个结论,即判断“是什么”的问题,它重在考查考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这类题的设问一般是“上述才材料共同说反映了什么问题”,“用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说明”等。对于这类题的解答,我们可以借用语文学科中概括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的方法,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材料的表层意思,逐层分析归纳,回归教材,方能做出比较全面的答案。
(2)演绎式:主要是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的基本观点或原理,对背景材料作出合理的说明和解释,通常以“如何理解……”“谈谈你对……认识”“谈谈你对……看法”等形式出现。这类题跨度大,综合性强,重在考查考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解答时,我们首先要反复认真阅读材料,分出材料的层次,概括出每一层意思;然后再采取加“疑问词”的方法,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多角度的分析思考,最后回归课本,联系所学知识,来正确解释教材。
(3)评析式:主要是要求考生对材料中的人物或现象进行评论,它重在考查考生的评判能力。解答这类题时,第一步是对这件事或行为作出对与错或好与坏的总体评价,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其对与错或好与坏的依据。
(4)自我参与式:主要要求考生谈谈自己,它重在考查考生的实践能以及思想觉悟状况。这类题提问方式主要是“谈谈你的打算”、“说说你的建议”。对这类题的解答注意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在题目要求下,自由发挥,大胆创新、大胆参与。
(5)自问自答式:这类题只有背景材料,没有设置具体问题。它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主动权交给考生,重在考查考生的质疑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题的解答关键是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一般来说我们可以这样提,如“上述问题说明了什么”、“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等等。我们也可以抓住背景材料中细节,针对细节提出一些小的问题。
总之,对于不同类型的分析说明题,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对策来解答,但不管是哪一类型的分析说明题,在解答的时,我们应注意这些问题:认真阅读背景材料,要看懂、看透,能全面把握其含义;仔细审题,精心思考背景材料与所要回答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明确题意;注意知识对应,事理结合,即观点和材料要有机统一;答题时所用观点要准确无误;答案要有逻辑性,涉及多个知识点,要考虑其主次和先后,用序号标明,做到条理清晰,结构严谨;语言要简练准确,语句要通顺。
5、探究与实践类题的解题方法
近年中考试卷,都出现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内容进行命题,以达到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1)参与式活动题:其主要特征表现在试题情境是由野外自然环境、日常生活情景、直接交往情景所营造的,或者经过一定的设计和真实活动情境的改造,但活动的进行仍是在比较自然的状态下进行的。如以学生各自亲身经历的讨论、辩论、演讲、主题班会、编报、参观、调查、访问等内容营造情境的试题,均属参与式活动题。解答时首先要分析试题出现的材料或情景是否有利或有弊,然后把这些现象与思想政治课内容联系起来进行分析,联系的角度可以从原因、危害、实质、怎么办等着手。最后根据有关具体活动的形式组织答案。
(2)模拟式活动题:模拟式活动题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它的情境完全是在虚拟状态下设计的一种活动,在其全过程中让学生假定扮演某一角色的试题。解答时要把握活动的全景并置身其间。答题者要通览整个活动的基础上努力使自己尽快变成题目所拟定的“活动模拟人”,仔细分析回答的问题并明确要求,然后再回归教材并组织答案。
(3)诊断式活动题:又称评价式活动题,它是指考查考生对题目中所提供的活动、行为进行诊断式评价的一种试题。它通过让考生对某一活动进行评价来考查其对该项活动的理解和领悟状况。解答时要根据试题所设定的某一环节或某一方面存在不妥之处,要求学生当“医生”进行诊断,发表见解;或者直接要求学生就活动中的某一问题予以评价,运用所学知识阐述。
对探究与实践题的解题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其一,应有探究社会与社会实践的“功底”。在平时的训练中应多进行实践活动;其二,要强化探究及社会实践的意识。每学一个知识点,就要想一想如何用,怎样用,做到学以致用;其三,要掌握解答探究与实践试题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比如要掌握社会调查、课堂辩论、参观访问等活动的程序性要求。
6、启示类开放性试题的种类和解法
启示类开放性试题,是指命题者要求考生从事实、案例、数据、漫画、观点及做法中谈启示的一类试题。其设问常用“……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给你什么启示”、“……给我们什么启示”等。
(1)面对事实,谈启示:解答此类题关键要归纳事实的中心思想。围绕这一中心,把事实划分为不同层次,找出每一层次所体现的内容与课本理论的联系,还要注意题目中的限制词语。在此基础上,逐层“以事启理”。
(2)针对案例,谈启示: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案例,找出案例中涉及哪些人物,有哪些行为;其次,要评价这些行为的对错。在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谈启示,亮观点,对正确的行为谈怎样发扬,错误的要摈弃,谈教训。
(3)剖析数据,谈启示:解答数据或图表类启示题,首先要分析数据的变化或数据本身说明的问题;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数据变化的原因,以及这种变化可能导致的问题或起到的作用,谈其好的方面要坚持贯彻,不足的要引起警惕。
(4)观察漫画,谈启示:解答这类题时,应注意三个方面:第一,认真观察漫画,找准漫画本意;第二,结合所学知识,推理漫画引申意即寓意;第三,面对漫画中出现的问题,谈启发、亮观点。如果漫画揭露的是不足,应谈相应措施策略;如果漫画说明的是成就,应赞扬并按此指导自己的做法。
(5)借鉴做法,谈启示:解答时关键是要先找出材料中有哪些做法,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做法的对与错,即符合或违背什么原理。最后围绕这些原理谈对自己的指导意义,即“以行启理”、“以理导行”。

回答2:

评析题型的解题技巧
题型特点:评析题即要求根据材料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价分析。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明辨是非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全面分析的能力。要答好这类试题的关键在于理清思路,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设问方式:①上述材料的言行正确吗,为什么?②运用所学知识,对上述材料中的人物的言论进行评判。
解题思路:“性质判断—理论依据—后果影响—表明正确的态度和行为”
① 明确对象,即抓住材料的人物的人物,紧扣其言行;②确定角度,要从多角度、全方位分析,不要遗漏;③运用书本知识,寻求理论依据,如:从公民与法、国情、道德、法律、责任、成才规律、人才标准、公民与集体等角度进行分析,角度不能重复,不能生搬硬套;④逐句分析或逐个分析。
下面结合例题,谈谈这类题型的审题与组织答案的方法。
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许多学校的学生中,也出现了“手机族”。校园里,朗朗的读书中经常杂着此起彼伏的手机声。而有许多同学对手机的档次要求,也越来越高,你的是“彩玲”的,我就要“拍照”的,更有的同学上课也发起了短信。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同学认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花点钱享受也是应该的。”
材料中这些同学的言行对吗?为什么?
例题分析:该题既要对同学的“言”进行分析,又要对同学的“行”进行分析,主要涉及对九年级基本国情、合理消费和艰苦奋斗等知识的考查。考生应先针对材料进行必要的发散思维,如从公民与法、国情、道德、公民与集体等角度多分析,寻找判断依据。
答案组织:
第一步,性质判断:
材料中这些同学的言行是错误的,这是盲目消费、奢侈浪费的不文明行为,也是不珍惜父母劳动成果的表现。
第二步,理论依据:这些同学的消费观念,不符合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违背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
第三步,后果影响:不利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不利于青少年成长和成才,败坏了校园风气,高消费会导致盲目攀比,甚至会诱发违法乱纪行为。
第四步,表明正确的态度和行为:我们应该提高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以学业为重,要学会合理消费,并注重精神消费和绿色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