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宋代山水画发展概述

哪位高人 指点下啊,千字以上。
2024-11-05 22:14:01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山水画的发展经魏晋六朝到唐已大备。到了五代宋初,产生了“百代标程”的大家,李成、范宽、董源、巨然,都是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大家,他们的画风也各不相同。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评论:“若论佛道人物仕女牛马,则近不及古;若论山水林石、花竹禽鸟,则古不及近。” 五代宋初,北方山水画继荆浩又产生了关同、李成、范宽,三家皆隐士,三家都出于荆浩,成就都超过了荆浩。荆浩、关同主要活动在五代。关同,其山水画有气韵,著名的有《关山行旅图》、《山溪待渡图》。《关山行旅图》整幅用笔给人粗壮的感觉,气势雄伟,可见荆浩绘画“远取其质,近取其势”的特点,中年的关同又吸收了王维的画法,融液秀润,笔法气壮,景少意长。关同受了关陕一带秦岭、华山真实山水感染而终得心源,其画风风行于长安一带。 李成,是五代至宋初著名山水画家,性情旷荡,聪明豪迈,然不得志,于是一边寄情于画,一边痛饮消愁。李成的画风是承接荆浩、关同而来,但却不同于荆关奇峰突兀关陕一带山水,而是山东平原山水特色,纯出于写实,风格清劲,墨法变化微妙,好以直擦的皴法写平远寒林,画雪景尤奇,惜墨如金,深得远近明暗之法。《圣朝名画评》把李成的画列为“神品”,“咫尺之间,夺千里之趣”。李成能用平淡的用笔显出挺拔雄奇的姿态,我们可从《读碑窠石图》中看出李成绘画风貌。实际上,两宋的山水画也就是“二李”的山水画天下。南宋山水全出于李唐一系,北宋山水又几乎都出于李成一系,在统治者的提倡和实际的作用中,都达到了“一统”和“独尊”。 范宽,华原人,温厚又大度。画山水先师荆浩、法李成,后来主要师造化,移居终南、太华,整天观览山水以求其趣,“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评“峰峦浑厚、气势雄强、抢笔俱匀、人屋皆质者,范氏之作也。”范宽用墨反复渲染,苍苍茫茫,山顶好作密林,水际作突兀大石。时人议曰:“李成之笔,近视如千里之远;范宽之笔远望不离坐外,皆所谓造乎神者也。”米芾在《画史》中说:“李成淡墨如梦雾中,石如云动,多巧少真意。范宽势虽雄杰,然深暗,如暮夜晦暝,土石不分,物象之幽雅,品固在李成上。”其代表作品有《雪山萧寺图》、《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等。第一幅是他早期作品,可看出荆关的遗意,后两幅则是晚年作品,可看出范氏一生画用笔的变化。范宽已取代了荆关和风靡齐鲁的李成画风并肩,为天下标榜。米芾、苏轼非常推崇他,李唐就是学范宽的,马远夏圭又法李唐,整个南宋山水画又出于李唐及传派,从中可看出范宽的影响了。 此时南方山水画家董源、巨然在画史上地位也很高。董源,字叔达,好作水墨山水,平淡天真,不装巧趣,岚色郁苍,枝干劲挺,溪桥渔浦,洲渚掩映,一片江南,正如《潇湘图》呈现给我们的一样。他的山水有两种形式,一是水墨一是青绿着色。着色山水师承唐代李思训,而未能超过李,对后世影响较大的还是他的水墨山水,其取景总结金陵一带山水特点,构图平淡自然,不为奇峭之笔。用短披麻皴,有圆浑之感,足以表现江南润湿的气象。他的画成为后世文人画的标准,其影响从元化开始直到清,几乎占有一半天下。 巨然是董源的亲授弟子,时人尝论水者曰:“倘能于幽处使可居,于平处使可行,天造地设使可惊,崭绝峭险处使可畏,此真善画也。”其皴法、苔点基本同董源相似,他的画很少平远取景,用笔以大披麻长条见长,其山林高深,草木比董源更显苍郁。他的画比董画似更成熟,在禅学大兴的宋代,身为僧人的巨然,他的画在后来的士大夫们的感情上极易亲近。 “三家山水”即关同、李成、范宽,各自成派,董源的影响再当时并不十分大,江南画派的形成实际上是以后的事,除了巨然,刘道士属于董源一派,其他山水画家如卫贤、赵干也各有风貌。 北宋中、后期的山水画经历了保守、复古和变异的时期,在惟摹李成、范宽的风气下,都谈不上有什么大的成就,其中许道宁略有影响,一直到中期之后的郭熙和王诜才打破了这种格局。郭熙师法李成,而偏于圆浑,王诜前半生师法李成而偏于尖锐。郭熙在《林泉高致集》中已看出保守将带来危害,但他与王诜都没有跳出李成的窠臼。郭熙的画形式多样,总的看来,用笔有方、圆,落笔雄壮阔细不一,灵活多变,颇有情趣,又多着重表现大自然在不同季节、气候的特征,如《早春图》。《窠石平远图》用笔壮健而气格雄壮,除了“鬼面石”和“卷云皴”外,还吸收了王维的水墨渲染法,全图给人以清润秀雅、冲融远旷之感。 这时期对文人画影响深远的苏轼、米芾,画虽不多,但绘画美学思想却影响深广。首创“落茄点”的米芾,用淡墨侧笔横点,破除了传统的勾皴擦染,积墨点写,满纸淋漓,号为米氏山水。其子友仁,画有父风,不失天真。历来的叙说,米芾画法是继承董、巨二人,然而米芾师法传统并非仅董、巨一派。他的画一反时法,山石不用线勾勒,画云则用实实在在的线条空勾。他所喜爱的是平淡天真,岚气清润的南方派山水,象云山戏墨。在元代画家黄公望、倪云林的山水画中峰峦石上的侧笔横点中,都能看出米氏山水的渊源。 北宋后期复古中,最主要代表有赵伯驲《江山秋色图》和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在哲宗之前,画院一脉相承的是李成及传人郭熙一派画风,《江山秋色图》和北宋中期的山水画面貌大异,非学李成范宽,更非董、巨,《江山秋色图》的技法和布置是前无古人的,《千里江山图》代表了徽宗时代大青绿山水的艺术成就,王希孟抛弃郭熙画法而进入崇古年代,审美情趣精工浓艳,这幅画也标志着大青绿山水已进入新的高峰。而下一发展新路就到了“水墨刚劲”的南宋山水。 南宋虽偏安一隅,国势稍衰,而画院之盛,不减北宋。北宋绘画大家多出院外,南宋则多出院内,刘、李、马、夏四大家无不出于画院。这时期山水画最大特点就是线条刚性和猛烈的大斧劈皴,与董、巨柔性的感觉截然不同。 在这期间成就最高的要数李唐了。南宋山水画几乎都出于李唐一系。任何一个时代的画风都是多样的,即使有一种居主流,其它画风也还是存在的,师承也并非出于一家,唯南宋系无旁出,虽有赵伯肃、和马和之等与李唐画风有异,但影响尚小。北宋灭亡,当时所有绘画遗品全被金人掳去,在失去了临摹典范的传统中,南宋画院的山水画家就把李唐的画作为标准。李唐早期师法荆浩、范宽,《万壑松风图》与范宽存世作品比较,师承关系一目了然。晚年的作品《清溪渔隐图》,上不留天下不留地,形不足而意有余,水也一变古法,水纹以长线条随水势勾出,树干以淡墨渲染,树叶分浓淡点染而成。愈到后期画风愈简率、清刚、纵横,个人风格突出,尤其是《长夏江寺图》,大斧劈皴尤其是李唐独创。李唐之后,历朝历代都有他的影响,马、夏主要师法李唐后期简率刚劲的风格,强调了李唐画中尖细的一画,显得更加爽利、清刚。 被称为“南宋四大家”之一的刘松年,他师法张训礼,而张训礼师法李唐,刘松年当属李唐画派,《四景山水图》最能代表刘松年山水画的风貌,其画法比李唐要精细、清润而收敛,多用细笔小斧劈皴。刘松年的画风比李唐稍显细腻,“南宋四大家”之中的马远、夏圭,师法李唐后期简率刚劲的风格,显得更加爽利、简括。明代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指出:“山水,大小李将军一变也,荆关董巨又一变,李成、范宽又一变也,刘李马夏又一变也。”充分肯定了马远、夏圭的重要影响。马远的山水画形式多而全,有全景也有一角特写,《踏歌图》给人以简洁刚劲之感,用焦墨作树石,以大斧劈带水墨皴,竹叶尖刻如钉。《雪景图》则充分体现“马一角”特点,空旷的画面,给人荒残清冷之感。马远的线条刚硬瘦峭,乏于弹性而又缺少变化,他的山水画特色可以用简、刚二字概括。夏圭的山水画在风格和表现技法上和马远相类似,但不若马远那样刚劲雄健,而是刚性中含有一种清逸之气,隽秀峭拔,喜用“拖泥带水皴”作山石,水墨浑融,苍茫淋漓,喜欢用秃笔,《山水四段图》是他代表作,以一角取景,有“夏半边”之称。他们的作品虽然寥寥一角,隐隐半边,却给人以意味深长,境界完整之感。南宋山水缺少“弹性”,多锋利激烈的大斧劈,多有南宋人主观情绪的发泄有关。 山水画在整个宋代,并不是一程不变的,北宋初期的高峰,北宋中期末期的停滞与复古,到南宋的创新,呈现不同的面貌和意境。他们的风格主要来自对自己熟悉的自然地区的真实描写,营丘、关陕与钱塘,在他们的画中都有充分体现,这是又不同于前代的特点。李成的平远,范宽的高远,董巨的柔性,马夏的刚性,各具其趣,正如黄荃的写实花鸟,石涛的水墨创新,八大山人变形花鸟,都在绘画史上占有一席之位,也使得宋代绘画成为画史上丰富多彩的一页。

回答2:

最初,山水画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的。在魏晋就已逐渐发展,由背景作为主题。从顾恺之的人物画《洛神赋图》卷中可以领略到当时山水画的大致形貌,由此可见山水仍在部分的充当人物的衬景。南北朝时,山水画才逐渐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画种,宗炳《画山水序》是最早的山水画理论文章。与王微的《叙画》 或强调哲理性的显现,或重视抒情的表达,而且讨论了空间表现,奠定了中国山水画的理论基础。画论的出现,就证明山水画艺术即将迈上正确发展的轨道。

隋唐时代,中国的山水画已经成熟,唐代的山水画具有划时代意义,具体表现为两种不同风格的建立。展子虔《游春图》画法的特色,发展到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便形成了一种“青绿山水”,成为中国山水画中一种独具风格的画体,区别与青绿山水出现了以王维为代表的水墨山水,为五代山水画的成熟提供了条件。五代和北宋是山水画发展的“黄金时代”。

宋代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鼎盛时期,而五代则是通往这个顶峰的桥梁。在山水画方面,五代董源、巨然,荆浩、关仝分别开创或继承南北山水画派,呈现出从题材内容到形式风格的不同侧重与相异风貌。荆浩的《笔法记》是我国重要的山水画理论著作,在山水画领域发展了谢赫的“六法”。宋代的山水画,发展了多种风格,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李成,范宽是北宋初期最著名的画家,也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百代标程”的重要人物。一方面是水墨山水的大发展,开创了北宋山水画的新局面,开大写意山水的先河。有代表性的画家是郭熙、米芾父子。郭熙父子的《林泉高致》则围绕中国山水画创造的核心意境问题,系统地总结了经验,使中国山水画理论更加系统化。南宋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他们在山水画坛上创造出“水墨苍劲”的新风格,创造出边角取景法,使山水画产生新的意境。另方面是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更丰富了,在重彩中讲究笔墨技法,提高了青绿山水的表现力。现存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是宋代青绿山水的代表作。赵伯驹、赵伯啸兄弟,继承了青绿巧整一路风格,形成了南宋青绿山水的复兴局面。另一方面,北宋流行一类被称为小景山水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