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杜甫陷贼时期

2024-11-29 00:45:48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陷贼”指陷入贼子之手,说的是安史之乱时期杜甫被叛军俘虏这一时期。

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是为肃宗。

这时的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

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杜甫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

至德二载(757年)四月,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北方,杜甫冒险从城西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今陕西宝鸡)投奔肃宗。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

扩展资料:

盛唐时期,唐代政治已开始腐败,随着安史之乱的八年战火,唐代社会经济遭受到严重破坏,农民利益受到极大程度上的损害,包括诗人在内,都深刻体会到战争带来的灾难。

战乱带来的家国破裂,民不聊生,加重了他们的悲伤情绪。在风格上,便形成了以深沉和悲壮为主的沉郁风格。而杜甫正是这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诗人。

他的诗歌,深刻反映出时代的悲剧以及民生的困苦,朴实而且现实的作品,使他成为中唐的第一位大诗人,从而获得“诗史”称号。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等诗。

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书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

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甫

回答2:

从“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756年,杜甫虚岁45岁,在投奔新皇帝唐肃宗的途中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被迫做了伪官。半年后,他潜逃至凤翔,找到了唐肃宗,这一经历,被称为杜甫的“陷贼时期”)。后来,他弃官西去(发生在公元759年七月),赴秦州(即今甘肃天水);十月,赴同谷,居不逾月,又赴成都(十二月一日上路,岁终至成都)。从他弃官西去到定居成都,这一阶段大约三年的动荡时,在文史教学上统统归并于杜甫人生经历的“陷贼时期”。

回答3:

从“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756年,杜甫虚岁45岁,在投奔新皇帝唐肃宗的途中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被迫做了伪官。半年后,他潜逃至凤翔,找到了唐肃宗,这一经历,被称为杜甫的“陷贼时期”)。后来,他弃官西去(发生在公元759年七月),赴秦州(即今甘肃天水);十月,赴同谷,居不逾月,又赴成都(十二月一日上路,岁终至成都)。从他弃官西去到定居成都,这一阶段大约三年的动荡时,在文史教学上统统归并于杜甫人生经历的“陷贼时期”。
  我这样详尽的答案,不知你满意不满意? (湘西老健)

回答4:

安史之乱避乱时被叛军抓住了- - 到后来逃跑这段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