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粗心惹的祸
星期三上午,数学期中考试。我一口气把试卷做好,试卷并不难,感觉很顺利,正暗暗欣喜之时,俞老师走了过来,看了看我的试卷,对我说:“吕思维,你真粗心啊!”话一说完,交卷时间到了,我只得把试卷交上去。
把试卷交上后,我的心就七上八下的没了底。心想这次考试肯定是考砸了!这时同桌的一句话,让我更加沮丧。他说:“这次考试,你肯定好不了!”想到平时老师对我教导和爸妈的期望,我一下子陷入谷底。回家路上,闷闷不乐。晚饭也不像原来那么香甜了,梦境中都在考试,我拼命做,忙得满头大汗……
今天,试卷发下来了,试卷上的分数赫然在目:90分!顿时精神都快崩溃了。这个分数比我想像中的还要差。有几个同学走过来问我的成绩,我都不好意思说出口。
“叮呤呤……”这一节是数学课。数学老师走了进来。以前我都不怎么怕数学老师的,可今天却不知怎么回事,数学老师好像显得特别威严,那么高大,我恨不得找个地洞,钻下去。
数学老师问我们:“是谁考了97分?”这时那个同学站了起来。数学老师又问道:“谁考了96分?”那个同学又站了起来。这些站起来的同学平时成绩还不如我呢,可今天怎么跪到我前面去了?之后,俞老师开始批评表现不太好的同学,凡是被点到名的同学,都是因为考得不够好。我在心里暗暗祈祷:“俞老师,您开开恩吧!千万不要点我的名,我求求您了!”俞老师似乎听见了我的话,没有点我的名字。考试小结后,俞老师开始分析试卷。当讲到一道题目时,她突然说:“这道题目,吕思维同学把最长看成了最短,我在改试卷的时候,就在想,怎么会有这么粗心的人的呀!”哎呀,这下不好,大曝光了!我感觉背后有几十双眼睛注视着我,我的脸上一阵躁热,连汗水也渗出来了。天哪!这节课怎么这么长的呀,还不下课!老师在讲什么,我也听不进去。好不容易,终于熬到铃声响,下课了!
过了老师这一关,还有爸妈这一关呢。在回家的路上,我把我的数学成绩告诉了妈妈,妈妈对我说,我考得这么差,爸爸肯定要骂我了。果然不出所料,爸爸回到家,就问起了我的数学成绩。我只好吱吱唔唔地、一字一顿的说出了我那可怜的分数:“90分”。爸爸又问了几个问题后,才弄清楚为什么考得这么差,然后就开始痛痛快快地开始骂我了,我听了后心里很难过,鼻子一酸,眼泪就掉了下来,然后开始痛痛快快地哭,似乎泪水永远流不完似的。
已经不是第一次尝到粗心的苦头了。希望这是最后一次,因为这滋味实在不好受,我决心把“粗心”这词从我的字典里删除!
都是粗心惹的祸
粗心,每个人都有一点,我就是个挺粗心的小女孩。就拿二年级期末考试来说吧!
那年期末考试,我自以为我完成的很顺利,没有认真检查,哪知老天爷“发怒了”:老师给我改卷的时侯发现我的“富”字少了一横,成了一个谁也不认识的字,使我本该得的两分付之东流了。本来能得100分的,却只得了98分,真是太可惜了,我伤心极了,过路的老师也摇摇头说:“太可惜了!”这时我的心像打翻了“四味瓶”一样,酸苦麻辣都有,唯独没有“甜”,可这又能怪谁呢?
我曾经听过一个故事----《因一个小数点发生的悲剧》,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科学家因为忽略了一个小数点使降落伞失灵而牺牲了,临死前,科学家对人们说:“这是一场因小数点发生的悲剧,大家千万不能粗心,有时你们忽略小事会引起轰天动地的大事来!”
是啊!如果你们不细心,小事也会变成大事;只要细心,就永远也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
今天下午第一节课,英语吴老师拿着一叠考卷进了教室,“考试了!”我说道。王路祺赶紧收下英语书,我也一样。虽然考试了,心里难免有点紧张,但我复习好了,很有信心考好,所以很轻松。
前面的基础题、听力、一道道都轻松闯了过去。做到笔试的语音判断时,问题可就向我“袭”来了。原题是:判断下列词是否相同,相同的打“S”,不同的打“D”。以往的都是打“√”和“×”,吴老师就进行了纠正,可是我呢?已经打上了“S”和“D”,心想:哎,现在先不改,等做完了再改也不晚呀!但是等所有题目都迎刃而解之后,却正巧忘记了改,我也不知道,只是和俞晶晶交换批改。
我批到她的语音题时,才发现:我错了,错得冤枉!王路祺发现后,便告诉了老师,吴老师“毫不留情”地说:“全扣光,10分!” 俞晶晶只好扣了我10分。
俗话说:“分数是学生的命根子!”这样冤枉地被扣10分,我心如刀绞,有说不出的难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还是收了回去,但这一天都消除不了我的难过、冤枉、痛心。可是罪魁祸首还是我自己。
都是粗心惹的祸!我冤枉!我再也不粗心了
都是好奇惹的祸
打上帝赐给我生命的那一刹那,他还仁慈的给予我说话、聆听、思考的能力。但似乎他也太仁慈了,也或者他太喜欢我了,他超额地拨给我"十万个为什么"-----一种我也不知是好是坏的好奇心。但似乎它带给我的不是甜头,而似是祸水。 怎么会这样的呢?我也想自我分析一下,看看我的好奇心为什么那样的"与众不同"。
从幼儿园小班开始,我便对泡泡糖产生浓厚的兴趣,我爱吃泡泡糖,最主要的是由于我喜欢"嘴里冒泡泡"的感觉,更因为我想知道一颗糖为什么可以被我变成泡泡。第一次吃的时候,是从我在幼儿园老师的口中看到泡泡开始。我那时觉得老师很“神”,竟然嘴里冒泡泡!好奇心的驱使下,我问她:“为什么你的嘴里有泡泡啊?”老师开始时仁慈地说:“因为老师吃糖啊!”“为什么你吃的糖会变成泡泡呢?”老师微笑着回答:“因为我吃的是泡泡糖啊!”“为什么泡泡糖可以变成泡泡呢?”这时老师的微笑消失了,平和地说:“因为我不停地咬嚼着它,它变软了,便能吹成泡泡了。”“那又为什么它变软了就可以变成泡泡?”这时老师的脸色由白转黑,停止了吹泡泡,转身走开了,只听见她小声的埋怨道:“这小鬼真的不太正常,吹个泡泡竟然问那么大串问题!烦不烦啊!”我那时很失望,并不因为老师不回答我的问题,而是因为我不能再看见令我好奇的泡泡了。
回到家,我吵着要吃泡泡糖,爸爸就买给我一大包。我不断地咬,可是咬了一半都不能变成泡泡,我没有放弃,因为我相信总有一天我的嘴里也会冒出泡泡。打那以后,我每天都吃泡泡糖。想不到真的吹出泡泡的那一天,并不是我最快乐的那一天,而是我最痛苦的那一天-------长期吃含糖量极高的泡泡糖,令我的牙齿差不多都变成蛀牙了!痛得我什么也吃不下。天啊!如果不是好奇心的驱使,我根本不会变得那么狼狈!
直到现在,好奇心带给我的依旧是祸水。因为我太不会掩饰自己了:走在大街上,我每见到奇怪的人,如打扮滑稽或者是外国人什么的,我会惊讶得大叫一声,指着他们,好像他们真的不是人,或者是很异类。大概在他们和路人看来,我才是怪人呢!看到天上的飞机不像飞机,我会大喊一声:“外星飞碟!”别人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时,正常来说都会说一句:“你眼花了吧!”不太友善的则会说一句:“对啊,你们星球的飞碟来接你呢!”也许你不相信,但确实有不少人这样说过。当场我就觉得很失态,丢脸死了。
看来,过分的好奇心也不是一件好事啊!我深深地体会了这一点:有好奇心的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自制力。不然,好奇心真的是祸。为什么上帝不在赐给我好奇心的同时,也附送我自制力一份呢?唉!没有自制力,我的好奇心给我带来的真的不是甜头,反而更令我到处碰壁,弄得遍体鳞伤。 都是好奇心惹的祸! 但也许有了正确的引导又会是另一个样子。
————————————————————————————————————————-
都是好奇惹的祸
每个人都有好奇心,它就像水载舟亦能覆舟一样,弄得好像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弄得不好就像我,要挨一顿打。这是怎么回事呢?听我慢慢道来吧。
我家有一个老式上发条的那种闹钟。爸爸说钟的岁数比我大,还说东西用久了有感情,所以从不让我碰那只闹钟。
寒假里,我一个人在家闲得慌,便玩起了这只闹钟。闹钟没什么好玩的,但里面有节奏传来的“嚓嚓”声引起了我的注意:怎么会响呢?是什么在响呢?我想一探究竟,可又怕万一弄坏了不好交代。但此时在强大的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已欲罢不能了,那“嚓嚓嚓”的声音也仿佛被放大了好几倍,变成了“拆拆拆”,惹得我心中像有几十只猫一样,百抓挠心。
终于,好奇心占了上风:烦不了了,放手拆。
拆的过程还挺顺利:用起子很轻松的就卸下了闹钟后盖上的4个螺丝,拿下后盖,我发现里面有一堆小齿轮,一个挨着一个。发出响声的是一个方形小铁片,但驱动铁片的机关在齿轮背面看不见。我又动手去起齿轮上的螺丝。为闹钟内部大卸八块后,我终于搞清了,原来就是上紧里面的一圈圈簧片,然后簧片慢慢地松动,就发出“嚓嚓嚓”的声音。
问题搞清了,我开始把各个零件再重新装回去。没想到,组装的过程异常艰难,因为新的问题出来了——各部分零件装不回去了,它们又不会说话,我根本搞不清哪个该安装在哪里,任凭我怎么摆弄都感觉不对劲。一直折腾到老爸下班,我也没让闹钟恢复原样。见此情景,爸爸也没有多说什么,自然请我吃了一顿巴掌。
唉!好奇心害死我了。可老爸说:“害你的不是好奇心,是手——手太痒了。”
哈哈,我也写过,我6年纪了。
我写的是小猫,把家里弄得很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