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的传奇剧《辛白林》(1609)、《冬天的故事》(1610)和《暴风雨》(1611)都写于第三个创作时期。经历了诗歌、历史剧、喜剧和悲剧创作过程的莎士比亚,可以说已完成了对人性的深刻解剖工作,他的晚年创作生涯遂进入一个乐观、开朗和更理想化的境界。这个理想化的世界不是在现实中,而往往是在虚无缥缈的海外孤岛上。这表明莎士比亚已不再对改良现实社
会抱有幻想。他只把人文主义的理想寄托在神秘主义和未来乌托邦式的世界。这一切使莎士比亚的传奇剧朦胧奇谲,罩上一层宗教神秘启示的面纱。他的传奇剧中渗透着一种宽恕和解的主题,回响着善恶轮回、因果报应的调子。但是他的传奇剧总的说来是乐观的,浪漫气氛很浓,使人憧憬美好的未来。
莎士比亚创作《暴风雨》等传奇剧这一时期,詹姆斯一世的统治进一步暴露出专制王朝的反动本质。资产阶级、新贵族的力量更加强大。他们同王室之间的冲突也更加直接和尖锐。戏剧界出现迎合宫廷趣味的贵族流派,其作品只重情节的曲折和离奇,缺乏严肃的思想内容。面对这一更加尖锐的斗争形势,莎士比亚退居故乡的田园,从事传奇剧的写作。他写的传奇剧四部,情节相似,充满人世的悲欢离合。剧开场时,主人公遭逢种种不幸,后来由于某种偶然的原因,得到大团圆的结局。在这些作品里,对现实的黑暗还有所揭露,但不再是抗议、批判的态度,而是和解、宽容的态度。他虽没有完全失去人文主义的思想,并把希望寄托于青年一代的身上,但是剧中矛盾的解决缺乏现实的基础,每每是通过道德的感化,甚至超自然的力量,促使坏人悔改。
《暴风雨》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约写于1611年,是莎士比亚的最后一部传奇剧,曾被一些文学评论家认为是莎士比亚的“诗的遗嘱”。其题材可能来源于威廉·斯特雷奇的《书信》及西尔威斯特·乔丹的《发现百慕大,或称魔鬼岛》。剧中描写米兰公爵普洛斯彼罗被他弟弟安东尼奥夺去爵位,自己带着独生女儿米兰达和魔术书流亡到了一座荒岛,在那里使用精灵,呼风唤雨。有一次,他唤来风暴,把安东尼奥、那不勒斯国王和王子所乘的船刮到荒岛上来。他凭借魔法,让恶人们受到教育,待到安东尼奥表示痛改前非后,他饶恕了安东尼奥,兄弟和解。结果他恢复了爵位,米兰达与王子结了婚,一同回到意大利去。
莎士比亚在剧中肯定了纯朴的爱情,谴责了自私的阴谋,并通过普洛斯彼罗的形象,着重肯定了理性和智慧的力量。普洛斯彼罗说:“我宁愿压伏我的愤恨而听从我的更高尚的理性;道德的行动较之仇恨的行动是可贵得多的。”他借助法术来惩罚和教育了恶人,恶人自己忏悔了,才得到宽恕,终于完成了理性的要求。一场暴风雨最后归于风平浪静。这里,莎士比亚正面宣扬了人性善良、改恶从善的思想。
传奇剧《暴风雨》在结构上恪守古典戏剧的三一律,把时间集中在一天的下午到傍晚的几个钟头之内,地点则固定在一个孤立的海岛之上。剧本各部分结合非常完美,在若干方面与假面剧相似。其中的超自然现象对剧情的展开起着关键作用。剧中描写暴风雨的段落被誉为英国文学中的最佳篇章。此剧是正剧和喜剧的结合,也是幻想与现实的结合。剧中刻画得最好的人物是凯列班与爱丽儿,前者代表人的兽性,后者代表了人的理想主义和超凡脱俗的一面。
《仲夏夜之梦》《辛白林》还有《冬天的故事》
罗密欧与朱丽叶,李尔王,哈姆雷特
仲夏夜之梦是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