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怎么翻译

2024-11-04 05:06:39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翻译: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出自:春秋 左丘明《左传·庄公十年》的《曹刿论战》

原文选段: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既克:已经战胜。既,已经。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没有实际意义。

扩展资料

主题思想:

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

文章说明了在战争中如何正确运用战略防御原则——只有“取信于民”,实行“敌疲我打”的正确方针,选择反攻和追击的有利时机,才能以小敌大,以弱胜强。

作者成就:

左丘明的《国语》分别记载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约前967年-前453年)周王室及鲁齐晋郑楚吴越诸国史实,偏重记述君臣言论,为中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日夜操劳,历时30余年,一部纵贯200余年、18万余字的《春秋左氏传》定稿,其历史、文学、科技、军事价值不可估量,为历代史学家和文人所推崇。

在历史编纂上,《左传》扩大了编年体史书的容量:它在编年记事总的格局中,富于变化,有时着意写一件史事的本末原委,有时集中写一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和活动。这不仅拓展了编年体史书在写人、记事方面的容量,而且有助于弥补一件史事被相关年代中其他史事割裂的缺点。

左丘明认为在军事上也同样要重视德和义的作用:主张战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否则就不要出师。

回答2: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失了。
这个成语来自于《左传 庄公十年》中的《曹刿 论 战》。这个成语中的“鼓”指敲战鼓;“作”振作;“气”勇气。在原文中它是指作战时第一次敲鼓最能激起士兵们的锐气,多敲几次鼓锐气也就慢慢减弱了。现在我们经常用这个成语故事中的“一鼓作气”来形容作事时要鼓起劲头,勇往直前。也说明做事要一气呵成,还要有信心和毅力,如果接二连三的断断续续,会给你造成负面影响的。

回答3:

第一次击鼓士气会大大增加,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会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就没有士气了。主要说的就是气势最初时最旺盛的道理。做事要一气呵成,还要有信心和毅力,如果接二连三的断断续续,会给你造成负面影响的

回答4:

翻译: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出自:春秋 左丘明《左传·庄公十年》的《曹刿论战》

原文选段: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既克:已经战胜。既,已经。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没有实际意义。

扩展资料
主题思想:

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

文章说明了在战争中如何正确运用战略防御原则——只有“取信于民”,实行“敌疲我打”的正确方针,选择反攻和追击的有利时机,才能以小敌大,以弱胜强。

作者成就:

左丘明的《国语》分别记载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约前967年-前453年)周王室及鲁齐晋郑楚吴越诸国史实,偏重记述君臣言论,为中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日夜操劳,历时30余年,一部纵贯200余年、18万余字的《春秋左氏传》定稿,其历史、文学、科技、军事价值不可估量,为历代史学家和文人所推崇。

在历史编纂上,《左传》扩大了编年体史书的容量:它在编年记事总的格局中,富于变化,有时着意写一件史事的本末原委,有时集中写一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和活动。这不仅拓展了编年体史书在写人、记事方面的容量,而且有助于弥补一件史事被相关年代中其他史事割裂的缺点。

左丘明认为在军事上也同样要重视德和义的作用:主张战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否则就不要出师。

129
下一条回答
婴儿奶粉排行榜?奶粉 排行榜 京东奶粉,营养更出色

关注奶粉的人也在看
奶粉 排行榜京东奶粉,优质奶源,亲和人体...
m.jd.com广告

为您推荐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翻译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翻译成英语是:Done in one vigorous effort aga

浏览922018-03-18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翻译
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可以使士兵们的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

1 浏览942018-05-24
一鼓作气,再而衰,

回答5:

公元前684年的春天,强大的齐国出兵攻打弱小的鲁国。鲁庄公亲自率领军队前往应战,双方摆开阵势,准备大战一场。鲁国的一位叫曹刿的将军率部队与齐国交战。当时,作战以擂鼓作为进攻号令,当齐军擂第一遍鼓时,曹刿按兵不动,齐军擂第二遍鼓时,曹刿还是没下令,齐军第三次准备进攻,都不见鲁军应战,士气大减,十分疲惫,情绪顿时低落下去,认为鲁军不会再打了,大家纷纷坐下来歇息,队伍也开始松散下来。这时,曹刿当机立断,对鲁庄公说:进攻的时机到了。”随着雨点般的战鼓声响起,早就摩拳擦掌的鲁军将士奋勇出击,齐军还没有来得及防备,顿时丢盔弃甲,四处溃逃。战斗胜利后,鲁庄公问曹刿:“刚才为什么要等齐军擂了三次进军的鼓后,才出军?”曹刿说:“打仗,最重要的靠勇气。擂第一遍鼓时,士气最旺;第二次击鼓时,士兵的勇气已经减退;擂第三次鼓时,士兵的勇气已经没了。这时我军再擂鼓进攻,用士气旺盛的军队去进攻松懈疲乏的军队,那当然能取胜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