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江河入海口处易形成三角洲

2025-04-14 01:25:37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答:河流本身携带的泥沙以胶体形式存在,由于入海口处海水中含氯化钠等电解质,使得胶体溶液发生聚沉,泥沙沉淀,根据流体动力学,流体与限制面接触(粗糙接触面)时,流体的流动易形成漩涡,导致沉淀下来的泥沙不易停在河底,而河中央则以层流为主,易于使泥沙堆积,从而形成三角洲。

回答2:

江河入海口处地势平坦,海河水势相对平衡,江河携带的泥沙会沉淀下来!

回答3:

因为河流在入海口处地势平缓开阔,河水流速很慢,河水中的泥沙便会慢慢沉积下来,又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水向南岸侵蚀,北岸的泥沙由于没有或很少受河水的冲刷,泥沙便在此沉积下来,形成河口三角洲

回答4:

混在河水里的泥沙从上游流到下游时,由于河床逐渐扩大,降差减小,在河流注入大海时,水流分散,流速骤然减少,潮水不时涌入有阻滞河水的作用,再加上
泥沙的颗粒细小能成为胶体状态悬浮于河水中,
(胶体,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在10-9m-10-7m之间的分散系)所以没有在中途坠下,而在与含有许多食盐、硫酸镁等电解质的海水相遇时,这些泥沙微粒所带的负电荷被海水中的阳离子所中和,胶体状态被破坏,就要结成较大的粒子沉淀下来。
于是,泥沙就在这里越积越多,最后露出水面。这时,河流只得绕过沙堆从两边流过去。由于沙堆的迎水面直接受到河流的冲击,不断受到流水的侵蚀,往往形成尖端状,而背水面却比较宽大,使沙堆成为一个三角形,人们就给它们命名为“三角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