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舞曲之父是谁

2024-11-28 16:35:50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约翰·巴普蒂斯特·施特劳斯。

约翰·巴普蒂斯特·施特劳斯(Johann Baptist Strauss),1804年3月14日出生在维也纳,与其长子小约翰·施特劳斯同名,故被称为老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 Vater)或约翰施特劳斯一世(Johann Strauss I)以区别。1817年以后,他在米夏爱尔·潘配领导的流行舞蹈乐队里拉中提琴。

1819年,他又到约瑟夫·兰纳的维也纳圆舞曲乐队里拉琴,有时担任指挥。1825年,他和玛丽亚·安娜·施特赖姆结了婚,生了三个儿子,这时,他离开了兰纳,自己组了一个乐队,并为这些乐队写了不少乐曲。1849年9月25日,老约翰·施特劳斯在维也纳逝世,享年四十五岁。



扩展资料:

个人经历

1804年3月14日,约翰·施特劳斯降生了。当时,助产士为冰雪所阻而姗姗来迟。倘若再晚一步的话,这个羸弱的小孩就和这个世界无缘了。

约翰在7岁时就没了亲娘。如今父亲一死,他就只好在那个小酒店里和继母一起度日了。日后,继母不免再醮。幸好继父戈尔德是一个和蔼的人,他倒很喜欢约翰。

13岁那年,继父认为这孩子应当学点手艺了,他把约翰交给了一个书籍装订匠。但约翰不愿干这种活计,他又哭又闹,师傅把他关进了贮藏室。装订匠的妻子有点可怜这个桀骜不驯的孩子,趁她丈夫不在的时候,把约翰放了出来。

15岁时,约翰就成了维也纳最著名的舞会乐团——迈克尔·帕默乐团的一名小提琴手。崭露头角在帕默乐团,约翰和很有才华的音乐家约瑟夫·兰纳成了朋友。随后,兰纳自己拉起了小乐队,约翰任小乐队的中提琴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约翰·施特劳斯

回答2:

圆舞曲之父 老约翰·施特劳斯

圆舞曲之王 小约翰·施特劳斯

奥地利作曲家“圆舞曲之父”老约翰·施特劳斯

施特劳斯家族是十九世纪奥地利维也纳有名的音乐世家。但我们现在一般提到作曲家施特劳斯父子,是指老约翰·施特劳斯(1804-1849)和他的三个儿子――小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约瑟夫·施特劳斯(1827-1870)和爱得华·施特劳斯(1835-1916)。这里的“老”字和“小”字是后人加的。因为父子俩人都叫约翰。为了区别他们,只好在名字前面加入了“老”,“小”这么两个字。
老约翰·施特劳斯1804年3月14日出生在维也纳。他的祖父叫沃尔夫,是匈牙利人,原来住在利俄波耳德斯塔德,也在多瑙河沿岸,离维也纳不算太远。他的父亲叫弗郎茨,会拉小提琴,后来他们全家迁居到维也纳,老约翰·施特劳斯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学小提琴,后来从师维也纳歌剧院提琴手伊格拉茨·冯·惠利。1817年以后,他在米夏爱尔·潘配领导的流行舞蹈乐队里拉中提琴。1819年,他又到约瑟夫·兰纳的维也纳圆舞曲乐队里拉琴,有时担任指挥。1825年,他和玛丽亚·安娜·施特赖姆结了婚,生了三个儿子,这时,他离开乐兰纳,自己组了一个乐队, 并为这些乐队写了不少乐曲。1849年 9月25日,老约翰·施特劳斯在维也纳逝世,享年四十五岁。

老约翰·施特劳斯一生写过一百五十多首圆舞曲,几十首波尔卡和进行曲。但他的最大功绩,是他和作曲家约瑟夫·兰纳一起,共同奠定了维也纳圆舞曲的基础。在他们之前,圆舞曲比较慢,一小节里的三拍时值是一样的;而维也纳圆舞曲,第二拍和第三拍经常拖长一点,速度一般用的是小快板。从结构上讲,维也纳圆舞曲比一般圆舞曲复杂一些,它由序奏、三至五首小圆舞曲和尾声组成,而每首小圆舞曲又有两个旋律,它们还带反复,形成单二部曲式或单三部曲式。乐曲表达内容也比较深刻,因此,老约翰·施特劳斯被人们称之为“圆舞曲之父”。

老约翰·施特劳斯虽然写上了上百首圆舞曲,数十首波尔卡舞曲和进行曲,但是在他的作品里,影响最大、流行最广莫过于《拉德茨基进行曲》了。这支曲子是老约翰·施特劳斯于1848年写成的,编为作品228号。

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

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是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和小提琴家。他从小爱好音乐,7岁便开始创作圆舞曲。19岁在维也纳组织了一个管弦乐团,赴波兰、德国各大城市举行圆舞曲演奏会,使维也纳圆舞曲风靡整个欧洲。

1872年,约翰·施特劳斯应邀去美国波士顿、纽约等地演出,盛况空前。 他还亲自指挥由两千人组成的管弦乐团、两万人组成的合唱团,联合演出自己的代表作《蓝色多瑙河 》圆舞曲,创音乐史上的新纪录。1899年,约翰·施特劳斯逝世时,维也纳人民举行了十万人的盛大葬礼。

约翰·施特劳斯一生创作了168首圆舞曲,117首波尔卡,43首进行曲,16部轻歌剧。作品大都热情欢快,旋律性很强,散发出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并常带有幽默感。人们所熟悉的《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艺术家的生涯》、《春之声》等圆舞曲,都出自他的笔下。

他与他父亲同名,两人都是著名的作曲家,又都以写圆舞曲闻名于世。为了区别起见,在他们的名字前面分别加上“老”、“小”。老约翰·施特劳斯被人们称为“圆舞曲之父”;小约翰·施特劳斯被称为“圆舞曲之王”。

当小约翰、史特劳斯还很小的时候,每次看到 父亲手拿指挥棒意气风发地指挥乐队时,小小心灵便充满了崇拜与憧憬, 在不知不觉中感染了对音乐的喜爱,因此时常背著父亲偷偷地学习乐器, 而且弹得有声有色。跟著父亲乐队里的第一小提琴手阿蒙学习演奏技巧, 这时的小约翰、史特劳斯进步神速,已经展现出非凡的天赋。有一天当地 正聚精会神地练琴时,房门途然被踢开,父亲怒气冲冲地走进来,不分青 红皂白便将小提琴抢过来,摔成两段。老约翰、史特劳斯为了断绝儿子学 习音乐的心,就送他去商业学校就读、此时小约翰、史特劳斯才十五岁, 与他父亲幼年的遭遇极其相似,在学校也因志不在此而表现不佳,於是父 亲又聘请家庭教师严格督促,希望他培养成杰出的银行家。然而,此种做 法却未能阻止小约翰对音乐事业的热爱,在母亲安娜、舒特雷蒙的暗中支 持下,继续跟随音乐老师学习。

当小约翰、史特劳斯十八岁时,父亲因另结新欢 而与安娜发生了严重争吵,最后在恼羞成怒之下,遂抛妻弃子带著新欢共赋同 居。父亲的出走对小约翰、史特劳斯的音乐路途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从 此他可以放心大胆,毫无顾忌地专心学习酷爱的音乐了。在母亲的安排下,小 史特劳斯先后师事柯尔曼与德雷斯勒学习乐理与作曲。

1844年,十九岁的小约翰、史特劳斯,举行首次 演奏,公然挑战父亲在维也纳乐坛的无上地位。此举轰动了全维也纳市,民 众都争相一睹维也纳圆舞曲的父子之战。小史特劳斯新作的圆舞曲“ 寓意短 诗”,在观众的热烈要求下连续演奏了十九遍,因此,第二天的报纸才会出现 这样的报导。它似乎预示著老约翰、史特劳斯已如入暮的夕阳,盛期已过,小 约翰、史特劳斯则如东升的旭日,前途充满光明。

1849年,老约翰竟以四十五岁的壮年,因病去世, 从此整个欧洲的圆舞曲乐坛就是小约翰、史特劳斯的天下了。二十四岁的小约翰 自此继承了父亲的乐团指挥,另外,除了每晚必须指挥自己的乐团外,他还要发 表新创作的圆舞曲,忙碌的情形令人难以想像,受大众欢迎的程度更远远凌驾老 约翰之上。以圆舞曲风靡维也纳的小约翰,不仅在当地演奏,更率领乐团走遍欧 洲、法、英、义、俄等地都曾留下他到访的足迹,最后终因过度劳累,而不得不 放下手中工作暂时休养,由他的二弟约瑟夫,三弟爱德华代理。

三十七岁时,小约翰、史特劳斯创作了脍炙人口的 不朽名作“美丽的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艺术家的生活” 等等。1872年,美国在波士顿举行世界和平音乐会,特别邀请小约翰、史特劳 斯为总指挥。为了这场演奏会,据说主办单位特意建造了可以容纳二万人的舞 台及十万听众的超大音乐厅,并为他配置了一百名副指挥。在这些盛况空前的 演奏会上,听众无比热烈又激动,大家簇拥在舞台上,向他疯狂地喝采和欢呼。

为了庆祝小约翰、史特劳斯演出四十周年, 一八八四年十月,维也纳宣布放假一星期,全市悬挂国旗,各种奖章、礼 物及荣誉学位,纷纷从世界各角落蜂拥而至。一生梦想能在咖啡厅夜总会 以音乐欢娱佳宾的小约翰、史特劳斯,终於成为全世界最受人爱戴景仰的 名作曲家、指挥家,并被导为“圆舞曲之王”。

回答3:

乐圣是指丧失听力的贝多芬,他写了世界知名的九大交响曲及被称为钢琴新约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等作品

音乐之父-- 巴赫
1685年3月21日,欧洲音乐史上的伟人、巴克音乐最杰出的代表,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出生于德国爱森那赫市

音乐神童--莫札特

三岁时就能弹得一手好琴、
八岁时写下第一首交响曲、
十二岁时完成第一出歌剧,
这样惊人的才华世上少见,
他,就是十八世纪奥地利作曲家—莫札特。
莫札特的天才并非偶然。
从少年时期开始,
莫札特在父亲的教导之下,展现了早熟的才华,
从演奏到作曲,从弦乐器到键盘乐器、
从独奏曲到歌剧,莫札特样样精通;
这样的成绩,在音乐史上可说是无人能及,
也因此让他得到了「音乐神童」的美名。

交响乐之父
(奥地利)著名作曲家(海顿)
约瑟夫·海顿(1732一1809)奥地利著名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奠墓者之一。他出身贫困,从小在很艰苦的条件下学习音乐,作曲主要靠自学,成年后长期任乐队队长,至九十年代初,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音乐家。1791、1794年他曾两度赴英,备受欢迎。他主要从事主调音乐的创作,是他确立了“弦乐四重奏”和古典“交响曲”的结构形式,把交响曲固定为四个乐章形式,以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进行配器,为近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一生共创作了一百多部交响曲,其中较著名的交响曲有《告别》、《时钟》、《狩猎》、《惊愕》、《军队》、《伦敦》、《牛顿》等,故他被称作“交响乐之父”。他的音乐语言朴素、简洁、平易近人,感情明朗,乐观。作品不重深刻抒情和戏剧性刻画,而主要是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为题材,常用“说话原则”,进行世态风俗性的表现。他的主要作品还有弦乐四重奏《云雀》等七十六部,清唱剧《创世纪》、《四季》和一些歌剧、歌曲等。他在乐曲的发展中“常用主题活用”的原则,这直接启示看贝多芬动机发展的灵感。

圆舞曲之王——小约翰·史特劳斯约翰·施特劳斯

回答4:

老约翰·施特劳斯

回答5:

约翰施特劳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