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数字简谱中,1=F,是大调的调号,意思是DO的音高设定为F,其音阶为F G A bB C D E;数字简谱音符记作1 2 3 4 5 6 7。
小调借用大调调号,所以d小调的调号仍记作1=F,音阶为:D E F G A B C,数字简谱记作6 7 1 2 3 4 5,这是F大调的关系小调,是自然小调。
在自然小调中,音阶中各音与其关系大调中各音完全一致,其第七级音与八度音之间是个大二度音程。
将自然小调的第七级音升高半音,即得到同名的和声小调,在d自然小调中,七级音为C,故将C升高半音作#C,即变为d和声小调。这样小调六七级音之间是个增二度音程,但七级音与八度音之间是小二度音程。这是和声小调的一个基本特征。其音阶为:D E F G A bB #C。简谱记作:1=F;6 7 1 2 3 4 #5。
在自然大调中,七级音与主音八度音之间是小二度音程,因此,七级音有着极强的向主音倾向的特点,故称为“导音”。在自然小调中,七级音与主音八度音之间是大二度音程,七级音的主音倾向性明显减弱,强调音阶中七级音的“导音”属性,是和声小调与自然小调本质的区别。
另外在F大调中,B音处于音阶的第四级,与下方的A音为大二度音程,和上方的C音确是小二度音程,因此需要将其下降半音,使之与下方三级音之间形成小二度音程,与上方五级音之间形成大二度音程,这就是在F大调中为什么要降下B音(简谱固定唱名法中的C调7),而不是别的音的道理。
1=F 【F大调/d小调】。 和声小调 【与 自然小调 相比 第六级音升高一个小二度(半音)】“和声小调”,以d为主音的和声小调
最后的结束音停在d上,用的是F大调的调号,升C
音阶是d e f g a 降b 升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