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东西叫做 “雉鸡翎” 。戏剧里的雉鸡翎太夸张了一些,世界上没有任何雉鸡会长出那么长的翎毛。
将军们的头盔上插着雉鸡翎,不只是装饰,主要的是易于辨认身份,好让部下的士兵们看得见自己,找得着自己。
为了叫士兵们紧跟着自己,还高高地打起一面大旗,上面写清自己的官职姓名。这个大旗叫做 “认军旗” ,简称 “认旗” 。这个认旗看了不得,得一员大将执掌,看守,保护。
真实 将军,各个时期都有各个不同的打扮。三国时期的将军们都是 “羽扇纶巾” 的打扮。
翎子,是古代武将在盔冠上插的两根雉尾,表示官职比较高的将领,也作为英勇善战的象征。艺人为塑造人物把雉尾加到七、八尺长,除起装饰作用外,还通过舞动翎子,作出许多优美身段动作,借以表现人物的心情、神态。翎子功,生、旦、净、丑各行都用,小生用的最多,故有雉尾生一行。 翎子功有掏翎,有衔翎,有绕翎、刷翎、抖翎、摆翎等多种。可表示喜悦、得意、沉思、惊恐等各种情绪。 盔上的珠球的妙用,如演关公的演员,演到刮骨疗毒一场,既神态自若地在用心下棋,又让盔上的珠球抖动发出声响,以表示手术的疼痛
那叫做雉鸡翎
狐狸狡猾占一个智字,雉鸡好斗占一勇字。
胸前狐狸尾,脑后雉鸡翎,意为智勇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