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要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① 地形:高度:平原适宜耕作业;山地适宜畜牧业。
坡度:大于25°不适合种植业。
② 气候:光照、热量(温差)、水分。
③ 土壤: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
④ 水源
(2)社会经济因素:
① 市场: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② 交通运输: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
③ 国家政策:国家对农业的干预手段。
④ 劳动力:价格、素质
⑤ 工业和农业协作:工业——机械化,土地价格。
⑥ 生活习惯、历史因素:类型
⑦“三废”、化肥、农药:产量及销售,如绿色生态农业
⑧ 农业技术、科技
⑨ 经过的城市与工业区:市场
2. 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1)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
(2)自然条件可以利用、改造。
① 通过培育良种,改革耕作制度,扩大某种作物区位范围。
② 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但有一定限度(考虑经济技术、投入产出比、环境)。如:玻璃温室、喷灌、梯田等。
3. 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1)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2)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为农业区位选择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比较多,首先“农业”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从事农业的企业大致也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农业种植;二是农产品加工;三是复合型(种植+加工)。这里只就复合型的农业企业的区位影响因素来分析:
一是当地的气候及自然条件。每种农作物都会有其适宜的种植条件,根据所从事的农产品类型,选择原料丰富的地区,是原料依赖性企业最重要的选址依据;
二是市场因素。部分农产品不适宜长途运输,或者运输成本过高的农产品,最好能据目标消费人群更近些,能够保证消费者享受更好的产品体验;
三是劳动力因素。大多数农产品制造加工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此类型企业需要选择人力成本较低的地方,以降低生产成本;
四是政策因素。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农业企业一直以来都是国家重点扶持对象,尤其是贫困地区。因此,如果其它因素影响不太明显的,可以优先选择贫困地区,一是可以带动地方经济,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多的争取到各级政府的政策扶持。
总之,农业影响因素比较复杂,不能一概而论。加之国内农业现代化起步较晚,部分地区初见成效,但是大多数地方依然受限于自然因素多些,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农业相对落后。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应综合进行分析,大致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一、自然条件因素:
1、气候条件:温度、湿度、光照、降水量;
2、水资源条件:淡水资源、水的盐碱程度、水的微量元素含量等;
3、土地资源条件:土壤肥沃程度、土地地形等。
二、社会经济因素:
1、国家政策向导:当地的地域优势,农业发展的态势;
2、市场导向:供给情况及收购情况分析;
3、地位位置交通导向:农业尤其是经济作物,需要交通道路等方向支持;
4、生产力:农业技术及劳动力支持。
农业区位的含义有两层: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例如泰国的水稻种植业在湄南河平原等地,澳大利亚的牧羊业分布在东南部等地;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的区位选择实际上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科技、劳动力价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