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原文及翻译原文:

2024-12-04 11:41:56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今音为shí)。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昌黎先生集 · 杂说》)
编辑本段译文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马,也只是辱没在低贱的人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用“千里马”的称号称呼它。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的粟(谷子)。饲养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千里马能日行千里的食量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特殊的本领和英武的体态不能表现在外面,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都不能得到,又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却不能充分施展出它的才能,听它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握着马鞭面对着千里马,说道:“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回答2:

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今音为shí)。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昌黎先生集 · 杂说》)
编辑本段译文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马,也只是辱没在低贱的人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用“千里马”的称号称呼它。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的粟(谷子)。饲养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千里马能日行千里的食量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特殊的本领和英武的体态不能表现在外面,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都不能得到,又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却不能充分施展出它的才能,听它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握着马鞭面对着千里马,说道:“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赞同17| 评论

回答3:

《马说》原文和译文

《马说》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古音为shí)。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译文
  世上先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是在仆役的手下受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有时吃一顿就要吃尽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按照它能日行千里的技能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德也就表现不出来,让它和普通的马相比都做不到,又怎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用鞭驱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使它日行千里的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听它嘶叫却不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的不识得千里马吧!

《马说》注释
  1、伯乐:春秋时秦穆公时人,姓孙,名阳,擅长相(xiàng)马。
  2、祇,只是
  3、辱,受辱
  4、之,的
  5、奴隶人,仆役。
  6、骈(pián):两马并驾
  7、骈死,并列而死
  8、槽,喂牲口用的食器
  9、枥,马棚。
  10、以,把。
  11、一食,一餐。
  12、或,有时。
  13、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14、粟,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
  15、食(sì):通“饲”,喂养。下文“而食”“食之”的“食”,也念sì。
  16、其:指千里马,代词。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17、是:这样,指示代词。
  18、能:才能。
  19、见,同“现”,表现;显现。
  20、且:犹,尚且。
  21、欲:想要。
  22、等:等同,一样。
  23、不可得:都做不到。
  24、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25、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26、策:引申为用鞭子打马,这里是驱使的意思。
  27、之:指千里马,代词。
  28、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办法。
  29、道:正确的方法。
  30、食之:饲养它。
  31、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指喂饱了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32、材:同“才”,才能。
  33、鸣:马叫,
  34、之:无意义。
  35、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36、执策:拿着马鞭。
  37、执,握。策,赶马的鞭子,名词。
  38、临:面对。
  39、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40、其:难道,表反问语气。
  41、邪,同“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2、其:恐怕,大概;表推测语气。

回答4:

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 世上有伯乐,这以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到埋没,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千里马日行千里的特点来喂养它。这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吃不饱,力不足,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显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马鸣叫但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起马鞭面对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能识别千里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