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种旅行,不是“技巧之旅”也非“知识之旅”,而
是为了旅行本身而进行的旅行。也就是说,就算是有旅
行的目的地,但那并不是这次旅行的最终目标,而只是
促成这次移动的契机而已。这种旅行就是像这样,即使
没有目的地也能成立(比如漫游旅行等),没有目的地
也没关系的旅行。
这样看来的话,像登山呀极地旅行呀,这些虽然是为了
旅行而进行的旅行,但是因为如果最后没有达到目的地
的话就没有意义了,所以还是得归入第二类旅行的范畴
。
所以,这第三类的旅行就是,以享受旅行本身的乐趣为
目的的,愉快的,游玩之旅。比如说“路线之旅”什么
的,特地乘坐乡村汽车旅行,不是追求速度的“技术之
旅”亦非用科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的“知识之旅”,沿着
充满乡土气息的路线缓慢前行,尽情感受娴静的风土人
情,让这趟旅行成为兴趣之旅,享受之旅,感受诗歌之
旅。
让我们把这样的旅行叫做“乐趣之旅”。
当我们向往旅行是,这往往是指“乐趣之旅”。“我在
路上偶然听到有人说出'意大利语'这个词。突然,全身
燃烧起想去意大利语旅行的欲望。那是,能够阻止我的
,就只有死亡了。”乔治·吉辛在《意大利语游记》中
,如此描写自己对“乐趣之旅”的渴望。波德莱尔想象
出的《旅行的邀约》(这个我不了解,所以这句话很难
翻译),均是“乐趣之旅”“诗意之旅”的表现。
“乐趣之旅”本身就有值得品味的快乐。旅行就好比装
着甜美蜜汁的容器,一旦启程,就能尝到蜜汁的美味。
“乐趣之旅”的特征就是,你能够想象这次旅行是棒的
一次经历。比如,你如果想去南太平洋旅行。那么,像被红色珊瑚礁包围的潟湖透明的蓝色、种满椰树的海岸上的白沙、浓郁南国风情海岸的碧浪、翻滚的浪潮上方的积雨云等等,满溢的幸福的感觉马上浮现眼前。那些都是极为美好的、给予什么活力的、令人愉快的存在。
从我们灰色、无趣、单调的日常生活看着一切,就更会让人觉得,南太平洋的天空是那样蔚蓝、海风是那样馨香、岛上的绿色是那样的耀眼。我们就会觉得这样我们就能这样一下子通往幸福的国度、欢乐的天堂。我们仅仅是想象一下男孩的岛屿,就会全身麻痹。旅行的诱惑燃烧全身。
没错,这就是“乐趣之旅”的特征。在想象中,感受美好。然后向着这份美好启程。从国际机场到巴黎,到纽约,到东南亚,到印度,在心中盘算着旅行计划的人在此聚集等待出发。他们确实是向着都市、岛屿、观光的这些实在的地点出发的,但是他们的心已经从机场大厅充分感受到了旅行的快乐。他们确是向着实在的国家飞去,但同时也是向着这份美好飞去的。这是全身在几天、十几天中都能感觉到的。
正是因为这份美好存在在遥远国度,启程的念头才能一直在我们的心中经久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