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具有波粒二像性。
以牛顿为首的粒子学说,曾经在历史上占有主导地位。认为光是一种粒子。具有反射、折射、直线传播等性质。
后来,杨氏双缝干涉试验,发现光具有波动性。随后发现光具有衍射和干涉性质。从此波动学说成为主导。
麦克斯韦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完善了电磁学说,建立了完美的麦克斯韦方程组,成功的解释了各种电磁现象。麦克斯韦通过解决数学方程组,发现存在一种叫做电磁波的物质,并提出光也是一种电磁波。不久,赫兹在实验室里验证了电磁波的存在。
爱因斯坦在1905年发表了四篇重要论文。其中一篇,因此获得诺贝尔奖,这就是解释光电效应的论文。爱因斯坦,认为光是具有粒子性的,它的能量是量子化的,不连续的。
不久,德布罗意的博士论文,论证物质波的存在,并获得了诺贝尔奖。从而,解释了物质都具有波粒二像性的性质。
在现代物理学中,光学属于物理学中一个独立的分支。对它的研究,主要以波动学说为主,但是在解释能量等方面,又借助于粒子学说。这是光的两个方面。
光,理所当然的属于哲学意义里的“物质”概念
光根本就不是物质.它是纯的能量.这能量是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的振动.人之所以能够看见光.是因为光到达人眼.它的能量使眼的视觉细胞发生了变化.就好象锣振动时的能量引起鼓膜振动听到声音一样.光和声音都不是物质,而是能量.只不过它倚耐于物质表现罢了.所以你烧不了光,也烧不了声音.但你可以烧掉它倚耐于表现的东西.比如灯泡.锣
光是人类眼睛可以看见的一种电磁波,也称可见光谱。在科学上的定义,光是指所有的电磁波谱。光是由光子为基本粒子组成,具有粒子性与波动性,称为波粒二象性。光可以在真空、空气、水等透明的物质中传播。对于可见光的范围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一般人的眼睛所能接受的光的波长在400-700毫米之间。人们看到的光来自于太阳或借助于产生光的设备,包括白炽灯泡、荧光灯管、激光器、萤火虫等。因为光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物质,光的成语非常多,也有同名的歌曲。
光是物质,它是有质量的,只是我们无法计量出的质量而已。电也一样。
我们可以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推算出具有一定能量的光(电)所具有的质量。其关系是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
我们知道物质守恒和能量守恒原理,如果光没有质量,那些恒星(包括太阳)在发光后质量变小了,它原来的物质哪去了?
光和电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都是光速。
光本身就是一种物质,可以把它看作一种电磁波,也可以把它看作一些没有静止质量、但具有能量的光速运动的粒子。
光照射到物体上会产生光压,从而对物体有力的作用。这在宏观上很难观察到,但一个微观的实验可以很好地证明:康普顿散射,光子照射在点子上会尕省弹性散射,且电子和光子都满足动量守恒。
你说的光的集中传播是因为光的波长短,不容易发生衍射,就是在传输过程中不容易发生路径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