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生产系统来说,所谓柔性指的就是生产系统适应变化的能力,即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能力。
对于机加工行业来说,提高生产系统的柔性应该从两个方面考虑:
1、提高加工设备的柔性。通过设备的数控化实现高柔性高效率生产(数控设备使用编好的加工程序实现高效率、高精度加工,因此产品变化时通过改变程序就可以快速投入高效生产);通过复合加工设备来提高设备的适应能力(譬如车铣复合加工,可以让设备适用于大多数加工工序,更可以减少对夹具的需求,在新产品投入时可以快速实现生产);使用柔性制造系统(由物料系统、刀具系统和数控设备构成,本身就可以适应高效柔性生产)。当然还有其它提高设备柔性的方式,就不一一赘述了。
2、提高管理系统的柔性。CAM(计算机辅助制造,实际上指的是自动加工程序编制系统)系统可以快速生成加工程序,从而可以缩短新产品投入的准备周期;MES(制造执行系统,包括计划编制、刀具管理和加工监控等)系统可以构成实时高效的信息传递系统,从而可以提高管理效率缩短生产准备时间。MRP(物料需求计划管理)系统可以对生产物料进行高效的规划和管理,从而提高生产准备效率。同样提高管理系统柔性的途径还有很多,这里只是举一些例子而已。
在工业化的大批量生产方式中,柔性和生产率是相互矛盾的。众所周知,只有品种单一、批量大、设备专用、工艺稳定、效率高,才能构成规模经济效益;反之,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设备的专用性低,在加工形式相似的情况下,频繁的调整工夹具,工艺稳定难度增大,生产效率势必受到影响。
为了同时提高制造工业的柔性和生产效率,使之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缩短产品生产周期,降低产品成本,最终使中小批量生产能与大批量生产抗衡,柔性自动化系统便应运而生。三一精机引入了西门子SINUMERIK 840D sl数控系统设计的柔性生产线,把多台可以调整的机床(多为专用机床)联结起来,配以自动运送装置组成。依靠计算机管理,并将多种生产模式结合,从而能够减少生产成本做到物尽其用。圆满地解决了机械制造高自动化与高柔性化之间的矛盾。
什么是柔性呢?柔性可以表述为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系统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可用系统满足新产品要求的程度来衡量;第二方面是系统适应内部变化的能力,可用在有干扰(如机器出现故障)情况下,这时系统的生产率与无干扰情况下的生产率期望值之比可以用来衡量柔性。“柔性”是相对于“刚性”而言的,传统的“刚性”自动化生产线主要实现单一品种的大批量生产。其优点是生产率很高,由于设备是固定的,所以设备利用率也很高,单件产品的成本低。但价格相当昂贵,且只能加工一个或几个相类似的零件。如果想要获得其他品种的产品,则必须对其结构进行大调整,重新配置系统内各要素,其工作量和经费投入与构造一个新的生产线往往不相上下。刚性的大批量制造自动化生产线只适合生产少数几个品种的产品,难以应付多品种中小批量的生产。
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更加需要具有特色、符合顾客个人要求样式和功能千差万别的产品。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传统的大规模生产方式发生改变,要求对传统的零部件生产工艺加以改进。传统的制造系统不能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产品的需求,这就使系统的柔性对系统的生存越来越重要。随着批量生产时代正逐渐被适应市场动态变化的生产所替换,一个制造自动化系统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能在很短的开发周期内,生产出较低成本、较高质量的不同品种产品的能力。柔性已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