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质量管理中所指的三不原则是指?

2024-11-17 07:46:00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一、不接受不合格品

不接受不合格品是指员工在生产加工之前,先对前传递的产品按规定检查其是否合格,一旦发现问题则有权拒绝接受,并及时反馈到前工序。前道工序人员需要马上停止加工,追查原因,采取措施,使品质问题得以及时发现纠正,并避免不合格品继续加工造成的浪费。

二、不制造不合格品

不制造不合格品是指接受前道的合格品后,在本岗位加工时严格执行作业规范,确保产品的加工质量。

对作业前的检查、确认等准备工作做得充分到位;对作业中的过程状况随野鸟留意,避免或及早发现异常的发生,减少产生不合格品的概率。准备充分并在过程中得到确认是不制造不合格的关键。只有不产生不良品,才能使得不流出和不接受不良品变为可能。

三、不流出不合格品

不流出不合格品是指员工完成本工序加工,需检查确认产品质量,一旦发现不良品,必须及时停机,将不良品在本工序截下,并且在本工序内完成不良品处置并采取防止措施。本道工序应保证传递的是合格产品,会被下道工序或“客户”拒收。

扩展资料:

为确保达成此三不原则,还需要做到三检

三 检

自检 互检 专检

何为三检制,就是操作者的自检、操作者之间的互检和专职检验人员的专检相结合的一种检验制度。

1、从采购工作开始:建立严格的原材料检验制度与工作法,不接受不良品。

2、按技术标准与工艺要求生产:技术部门在产前一定要提出技术标准与工艺要求,以及相关的图纸,并且要组织全员学习。只有技术人员知道的技术标准是没有意义的标准。错误的图纸是最可怕的不良品。

3、产品检验支持标准落实。是说好产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但是计件管理、定额管理,若没有生产过程品质检验管理工作,品质标准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不负责任的检验人员是造成不良品流送的主要原因。

4、生产过程工序互检:上道责任工序对下道责任工序负责——

不生产不良品。下道责任工序对上道工序进行监督——不接受不良品。

5、最后包装检验:不流送不良品出厂。若为了暂时利益将不良品流送出厂,那么实际上是在砸企业的饭碗。

回答2:

质量管理中三不原则是指:

1、不合格的在制品不转序;

2、不合格的零件不配装;

3、不合格的产品不交付。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是对不符合质量特性要求的产品进行识别和控制,主要是规定不合格的产品要实行控制措施和相关的处理,把产品的质量把控在第一道上面。然后利用质量检验等程序把产品从原材料以及生产过程、产品的交付都能做到保证。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应包括以下内容:

1、规定对不合格品的判定和处置的职责和权限。

2、对不合格品要及时做出标识,以便识别。标识的形式可采用色标、标签、文字、印记等。

3、做好不合格的记录,确定不合格的范围。

4、评定不合格品,提出对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决定返工、返修、让步、降级、报废等处置,并做好记录。

5、对不合格品要及时隔离存放(可行时),严防误用或误装。

6、根据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对不合格品做出处理并监督实施。

7、通报与不合格品有关的职能部门,必要时也应通知顾客。

扩展资料:

尤其是作业者承担产品的品质责任,但产品出现不良,管理层应该承坦更多的责任,因为现场管理者的职责就是帮助员工解决问题。当员工发现问题并报告时,作为现场管理者应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一起调查并处理问题。

对于不良品若只是轻率地推卸责任给作业者,不仅不能彻底解决不合格品的产生,而且易造成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对立。所以要对员工进行指导,事先预防问题产生,和员工共同分析问题、调查解决问题,就必须配备员工所需的资源设施,必须帮助员工解除生活、工作上的后顾之忧。

总之,管理者只有成为员工的坚强后盾,“三不原则”才能真正在生产中落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不合格品管理

回答3:

三不的解释,不查清不合格的原因不放过,不查清责任者不放过,不落实改进的措施不放过

质量检验的"三不放过”原则,即一旦出现不合格品,则应:

A、 不查清不合格的原因不放过。因为不查清原因,就无法进行预防和纠正,不能防止再现或重复发生。

B、 不查清责任者不放过。这样做,不只是为了惩罚,而主要是为了预防, 提醒责任者提高全面素质,改善工作方法和态度,以保证产品质量 。

C、 不落实改进的措施不放过。不管是查清不合格的原因,还是查清责任者,其目的都是为了落实改进的措施。

“三不放过”原则,是质量检验工作中的重要指导思想,坚持这种指导思想,才能真正发挥检验工作的把关和预防的职能 。

回答4:

在质量管理中所指的三不原则是指以下三点:

  1. 不接受不合格品

    不接受不合格品是指员工在生产加工之前,先对前传递的产品按规定检查其是否合格,一旦发现问题则有权拒绝接受,并及时反馈到前工序。前道工序人员需要马上停止加工,追查原因,采取措施,使品质问题得以及时发现纠正,并避免不合格品继续加工造成的浪费。

  2. 不制造不合格品

    不制造不合格品是指接受前道的合格品后,在本岗位加工时严格执行作业规范,确保产品的加工质量。对作业前的检查、确认等准备工作做得充分到位;对作业中的过程状况随野鸟留意,避免或及早发现异常的发生,减少产生不合格品的概率。准备充分并在过程中得到确认是不制造不合格的关键。只有不产生不良品,才能使得不流出和不接受不良品变为可能。

  3. 不流出不合格品

    不流出不合格品是指员工完成本工序加工,需检查确认产品质量,一旦发现不良品,必须及时停机,将不良品在本工序截下,并且在本工序内完成不良品处置并采取防止措施。本道工序应保证传递的是合格产品,会被下道工序或“客户”拒收。

三不原则的实施要点有以下几点:

  1. 谁制造谁负责

    一旦产品设计开发结束,工艺参数流程明确,则产品的质量波动就是制造过程的问题。每个人的质量责任从接受上道工序合格产品开始,规范作业确保本道工序的产品质量符合要求是员工最大的任务。一旦在本道工序发现不良或接到后道工序反馈的不良信息后,员工必须立即停止生产,调查原因,采取对策对产品的质量负责到底。

  2. 谁制造谁检查

    产品的生产者,同时出是产品的检查者,产品的检查只是生产过程的一个环节。通过检查,确认生产合格,才能确保合格产品流入下道工序。通过自身检查,作业者对本工序加工产品的状态可以了解得更清楚,从而有利于员工不断提升加工水平,提高产品质量。

  3. 作业标准化

    产品从设计开发、设定工艺参数开始,就要对所有的作业流程中作业步骤,作业细节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并使其不断完善。每一个员工也必须严格执行标准化作业。标准化是该工序最佳的作业方法,是保证产品质量一致性的唯一途径,否则制造一大堆不良品却找不到不良的根本原因,这个时候“三不原则”只能制造混乱,而不是品质。

  4. 全数检查

    所有产品,所有工序无论采取什么形式都必须由操作者实施全数检查

  5. 工序内检查

    质量是作业者制造出来的,如果安排另外的检查人员在工序外对产品进行检查或修理,即会造成浪费,也不能提高作业者的责任感,还会姑息作业者对其产品质量的漠视。

  6. 不良停产

    在工序内一旦发现不良产品,操作者有权利也有责任停止生产,并及时采取调查对策活动。

回答5:

三不原则:不生产不良品,不接受不良品,不流送不良品,看看是这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