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如何弘扬劳模精神
作者:杏林霜天 于 2010-05-10 12:03:27
劳动模范是时代的标杆,劳模精神是宝贵的财富。王进喜、陈双田、蒋筑英、袁隆平、许振超……每个时期的劳模,都是时代的精神符号和力量化身。劳动模范从过去以工人和农民为主体,到知识分子、农民工、私营企业主活跃其间,劳模的结构不断变化、队伍不断壮大的背后,是劳动内涵的不断拓展,劳动理念的日益革新。随着时代的发展,劳模还将被赋予更多的时代内涵和元素,但无论是生产者还是创业者,无论是比表现还是比贡献,无论是讲精神作用还是讲经济效益,劳模的核心价值都是始终不变的:一种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一种对职业、对社会、对国家的道德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新时期,新的形势下,大力弘扬劳模精神的意义更是凸显。
一要广泛宣传劳模精神。认真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广泛宣传劳模的先进事迹、优秀品质和高尚精神,给他们以应有的光荣和地位,使劳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广大劳模工作在各行各业,生活在职工群众中,具有特殊的影响力、凝聚力和示范作用。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劳模,切实关心、爱护、培养劳模,倡导和形成学习先进和争当先进的良好社会风尚,让劳模的崇高精神影响和带动全社会,并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二要切实关心爱护劳模。劳模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很大贡献,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关爱,这也是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的基本保证。要克服市场经济条件下劳模过时、劳模是一群由特殊材料铸成的人、无私奉献是应该的等认识误区,切实把爱护劳模和尊重培养劳模落到实处,做到既评选、表彰劳模,又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爱护劳模,切实帮助解决劳模的实际困难,努力为他们的尽才、尽智、尽力和成长进步创造条件,努力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
如何将劳模精神发扬下去
2010年胡锦涛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表示,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来临之际,隆重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今天受到表彰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就是我国亿万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我们一定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用劳模的先进事迹感召人民群众,用劳模的优秀品质引领社会风尚。要使更多的人向劳模靠拢,我觉得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加强对劳模精神的宣传
“劳动无限光荣”的口号已在人民群众心中根深蒂固,成就任何一项伟业都离不开劳动。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依靠全体人民热爱劳动、勤奋劳动,必须依靠全社会尊重劳动、保护劳动,必须使通过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成为亿万人民的共同追求。因此,深入学习劳模精神尤显重要,要学会向优秀劳模们靠拢。我们一定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利用各种宣传方式把劳模的先进事迹传播到每个角落入脑入耳入心,以感召人民群众。同时用劳模的优秀品质引领社会风尚,充分发挥劳模的骨干和带头作用,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崇尚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关爱劳模的良好氛围。
二、加大对劳模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精神的学习力度
“语言上的高子,行动上的矮子”是永远让人唾弃的。劳模们敢说敢当、与日俱进、勇于创新的精神是值得大众学习的。因此为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一定要学习劳模勤奋工作、无私奉献,与日俱进、敢于创新,只讲付出,不讲得失的伟大精神,让大家把自己的创新潜能和创造活力充分发挥出来,积极投身自主创新实践,围绕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重大任务,深入开展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