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西文学比较而言,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分别对哪些时期最起作用?为什么?

2024-12-03 12:36:21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影响研究:近代、现当代

平行研究;  中古、近代、现当代

原因:世界史,中国历史.......你懂的 

 中西比较文学,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大的研究领域。一是现代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的比较;二是中国古代文学与西方文学的比较。前者应侧重于法国学派正统意义上的比较文学,即影响研究,后者应侧重于美国学派提出的平行研究

回答2:

  德国文学巨匠歌德说过:“不懂得外语的人,是无法通晓本国语言的。”考虑到论者所处的文化环境,我们也许认为这样说不无道理。如果站在世界文学的立场上,把这句话用于性质迥异的东方文学,情况会怎么样呢?起码有一位日本学者援引了这句名言,并且认为“言不为过”。1 看来即使歌德说得有点绝对,我们也不应该置若罔闻。而证明这一断言在某些方面的合理性和普遍适用性,正是比较文学研究的天职。
  第一节 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
  比较文学自诞生至今,仅仅有一二百年的历史,是一门尚在不断发展、不断开拓的学科。
  从上古至近代,在漫长的文学批评发展史上,详略不一的比较文学研究(如两种文学的比较、诗歌与绘画的比较)并不乏见,不过,一般认为这门学科的诞生却是十九世纪初叶的事。那时随着学术视野的扩展,在法国出现了一些侧重比较研究的新兴学科,如比较美学、比较解剖学、比较神话学等,而在文学领域,歌德所谓的“世界文学”观念也已经深入人心,这些情况给比较文学的诞生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1816年,法国学者开始使用“比较文学教程”一词;1829年,巴黎大学教授维尔曼( Abel-Francois Villemain,1790~1870)则开设了题为《十八世纪法国作家对外国文学和欧洲思想的影响》的讲座。从此以后这门学科正式踏上了自己的发展历程。比较文学首先遇到的挑战是泰纳的“种族、环境和时代决定论”。因为正如梵•第根( Paul Van Tieghem,1871~1948 )所说,他指出,“每一件艺术品都是种族的、围绕种族的环境的、以及形成盛行一时的某种思想态度的时代的产物。在这样一个强制的结构中,影响的观念消失了……。”2 尽管法国的先驱者做了种种努力,但直到十九世纪末叶(那时泰纳的决定论和创作界的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均日渐衰微),比较文学才开始成为一门学科。
  法国的比较文学先驱者专门关注国际间的文学影响,探讨彼此互相接触的历史事实。进入本世纪以后,他们又加强了这一学科的理论建设,有不少人试图对它的性质、目的、对象、范畴和方法做出明确的界定。在一本名为《比较文学》经典著作中,梵•第根写道:
  比较文学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各种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按照这些一般术语的概念,它包括——这里仅指西方世界——希腊和罗马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现代文学(中世纪以来的)对古代文学的借鉴、各种现代文学之间的相互联系。3
  在这个早期被奉为圭臬的定义里,比较文学关注各国文学间的相互借鉴和相互影响的宗旨得到了强调,而这一学科原初专以欧洲文学为研究对象的“欧洲中心主义”思想,也清晰可见。由于这种研究称作“影响研究”,因此,其倡导者法国学派也称作“影响学派”。在本世纪五十年代以前,法国之外其他西方国家的学者均在不同的研究领域有所开拓,但他们所持有的,实际上也是以文学影响为根基而建立起来的比较观。
  美国早期的比较文学不出法国学派的路径,仍以研究“文学渊源”、“文学发展”和“文学弥漫”为己任;而且直到本世纪四十年代,它始终处于缓慢发展的历史阶段。4 然而,在形式主义批评以及人类学、民俗学等学科横向比较的学术思潮的启发下,美国学者渐渐意识到了传统比较文学所潜在的严重危机。五十年代,他们开始向影响学派发起挑战,指责这一学派忽略了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文学性”,认为比较文学在他们手中已经沦为文学的附属学科,乃至文学的“贸易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