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因为印度的饮食习惯是手抓饭 ,如果米饭过粘那吃一顿饭、就不知道要舔多少次手指了,所以为了让米饭松散 ,他们的烹调方式, 比如用蒸笼来蒸饭只留饭不留水或者只加少许水在锅中 。最后配上香料和咖喱来吃 ,而我国的米饭烹调方式通常是电饭锅 。电饭锅煮饭不管怎么煮 ,都会有米饭喝饱水 ,变成一团的感觉。
当然这也和水稻的品种有关, 印度米是两季成熟水稻 。阳光照射和生长周期较短 ,大米的直链淀粉多不容易糊化产生糖分 。所以抓起来的手感更干爽 ,我国南方的籼米虽然也是两季稻。但因为其杂交品种, 它的口感会比印度大米软很多, 也不像印度大米那么长长长 ,粘性也要略高些 ,至于北方的大米是四季成熟, 支链淀粉更多更容易产生糖分 。口感也更粘润 ,当然比如贵州有些地区的主食 ,糯米就更加软糯粘人啦。
其实并不是印度所有的大米粒都是这么大这么长,而是说有一些特定的产品的大米,长得会比较长一点。而这种大米会被称为印度香米,印度的香米不仅个头大,而且里边的淀粉也是我们所吃大米的一倍多。所以印度大米的粘性非常的低,煮熟以后基本上都是一粒一粒的,不会像我们平常吃的有时候大米煮熟之后就黏在一起像面一样。所以印度他们吃米饭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用手抓饭(这点一直都我们吐槽的一点),当然他们的大米吃起来也非常的香甜可口。
印度大米常见的有3种:野生稻、莉莉、巴斯马蒂,这三种有着工同的特点轻盈,芳香、粘度性小。要数巴斯马蹄大米(俗称印度香米)最受印度人欢迎,生米粒是普通大米的3倍之长,煮熟会膨胀2~3倍,且干韧、颗粒分明。关键是带有特殊的香味,是常规大米的12倍,因此闻名于世。
因为印度大米和中国的大米品种不同、生活环境不同而且烹饪方式也是不同的,所以印度的大米煮熟了之后会是散状的,而中国的大米煮熟之后会变成胶团状的。大米是人活着必不可少的主食之一,也是除小麦之外最为普遍的主食之一了。几乎每个,尤其是亚洲国家的人,都离不开大米。而东南亚的大米和中国的大米,或者说其实各个国家的大米都是不同的。
日本的米饭据说吃起来有一种清甜的味道,而泰国香米一直都颇受我国国人的欢迎。印度的米饭,口感其实也是很不错的。在印度旅游的一些人会发现,印度的米饭和中国的米饭其实有着很大的不同。印度的米饭细而长,煮熟之后粒粒散开,并不会黏在一起。而中国的米饭短而粗,煮熟后会变成胶团状,互相粘连,实际上,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有多种。
一、生活环境不同
印度处于热东南亚地区,实际上是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比较多不说,热量还十分充足。而中国地大物博,横跨三个温度带,而且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有种植水稻的地区。比如说东北的黑土地种出的东北大米就非常好吃,而南方江南地区则是鱼米之乡,水稻也是主要作物之一。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因素等等,就会使得最终形成的大米的味道相当不同。不要说印度,就说东北大米和南方的大米,味道就很不一样了。
二、水稻品种不同
这一点无可厚非,印度大米的品种,和中国大米的品种肯定不一样。印度米是属于那种两季成熟的水稻,经由阳光照射,且因为其生长周期很短,所以大米中的淀粉转化起来就比较困难,所以糖分就会比较少。大米中糖分含量少了,煮出来的米饭自然而然就不会黏在一起了。但是中国的水稻则不一样。
虽然,中国的水稻也是两季成熟的,但是我国的水稻是杂交水稻,口感就会比较软糯,黏性就会很高。而北方的大米呢,它是四季成熟的水稻,四季成熟的水稻比起两季成熟的水稻,淀粉转换率就会比较大,自然而然的,糖分就会比较多,口感也会比南方大米更加软糯。至于那些什么糯米的,那就纯属欺负人了,肯定更软啊。
三、烹饪方式不同
最后这一点,也是十分重要的,印度对于大米的烹饪方式和我们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烹饪米饭,一般来说都使用电饭煲,很少有人再去蒸米饭了。而印度人是蒸米饭,并不使用电饭煲。家里有条件的小伙伴可以试试看,蒸出来的米饭确实是比电饭煲里吸饱了水做出来的米饭要干爽很多。
总而言之,是以上各种原因造成印度的大米烹饪出来要比中国大米烹饪出来干爽得多。这也可能是跟他们喜好手抓饭、咖喱饭的传统因素有关吧。
由于大米品种的不同,印度种植出的大米主要是籼米,而中国主要是粳米,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由于我国的大米淀粉含量大,随着高温的加热会使得粘性充分发挥出来,不易成型,所以在煮熟后会全面黏在一起,呈现胶团状。
而印度所产的大米,由于当地属于热带地区,水稻一般是一年2-3熟,周期短,淀粉含量少,自然在煮熟的状态上与我国的大米不同。
贮存时间、温度、水分和氧气是影响大米陈化主要因素,另外大米品种、加工精度、糠粉含量以及虫霉危害也与大米陈化有密切关系。大米陈化速度与贮存时间成正比,贮存时间愈长,陈化愈重。水分大,温度高,加工精度差,糠粉多,大米陈化速度就快。
不同类型的大米中糯米陈化最快,粳米次之,籼米较慢,因此,为保持大米的新鲜品质与食用可口性,应注意减少贮存时间,保持阴凉干燥。大米的储藏要在15℃以下的低温,相对湿度在75%,大米平衡水分14.5%为储藏的最佳条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米
为什么印度的大米煮熟是散状的,我国的大米是胶团状的?
如今,随着世界贸易化的日渐成熟,我国市场上也出现越来越多来自不同国家的大米,比如印度、美国、日本等国家,人们的可选择也随之增多,其中,不少吃过印度大米的小伙伴都会发现,印度的大米在煮熟后是呈散状的,这与我们本国大米在煮熟后是团状的完全不同,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首先,由于大米品种的不同,印度种植出的大米主要是籼米,而中国主要是粳米,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由于我国的大米淀粉含量大,随着高温的加热会使得粘性充分发挥出来,不易成型,所以在煮熟后会全面黏在一起,呈现胶团状,而印度所产的大米,由于当地属于热带地区,水稻一般是一年2-3熟,周期短,淀粉含量少,自然在煮熟的状态上与我国的大米不同。
另外,由于气候方面的影响,印度的温度较高,大米煮熟后会很快变凉,再加上印度人习惯用手直接抓饭吃,因此,印度的大米大多呈现散状,除此之外,印度的米饭在制作上与我国也大不相同,印度人在煮饭时会长时间煮米饭,最终导致大米呈颗粒状。而我国气候变化多样,并且,中国人煮饭时间有一定限制,煮熟之后就会盛出。
当然,不同国家在烹调上都带有当地的特色,虽然不一定符合我们的胃口,但是我们也应该尊重不同国家的饮食文化,不应该随便的评判其中的好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