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与茚三酮反应原理

2025-03-29 23:37:22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茚三酮也用于检测氨或者一级胺和二级胺的试剂。当与这些游离胺反应时,能够产生深蓝色或者紫色的物质,叫做Ruhemann紫。

茚三酮检测指纹原理就是利用指纹表面所蜕落的蛋白质和肽中含有的赖氨酸残基,其上的一级胺被茚三酮检测,蛋白质或氨基酸与茚三酮共热,可生成蓝紫色缩合物。

从结构机理上来看:羰基的碳原子带有部分正电荷,如果其连接的邻位基团具有吸电子能力,那么羰基碳的正电荷会进一步加强。因此1,2,3-三羰基化合物的中心碳原子比简单的酮具有更强的亲电性。因此二氢化茚-1,2,3-三酮易于跟亲核试剂发生反应,比如水。

然而对于大多数的羰基化合物,羰基的形式比与水结合产物的形式更加稳定,之所以茚三酮能形成中心碳原子的稳定水合物是由于其邻位的羰基基团的去稳定化作用。

但是为了产生茚三酮发色团,胺需与一分子的茚三酮缩合产生席夫碱。只有氨与一级胺能够经过这一步骤。在这一步中必须存在一个α质子用于席夫碱转移,所以如果胺邻接的碳是三级碳原子,就不能被茚三酮所检测。茚三酮与二级胺的反应会产生亚胺盐一般呈现橘黄色。

扩展资料

使各种氨基酸呈现不同颜色的方法

1、用 0.4g 茚三酮,10g 酚和 90g 正丁醇的混合液显色。

2、用 1g/L 茚三酮无水丙酮溶液显色完毕后,再用盐酸蒸汽熏 1min。

3、用 1g 茚三酮,600mL 无水乙醇,200mL 冰醋酸及 80mL2,4,6-三甲基吡啶混合液 80℃染色 5~10min。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茚三酮反应

回答2:

氨基酸与茚三酮反应的原理为:

除脯氨酸、羟脯氨酸和茚三酮反应生成黄色物质外,所有的α-氨基酸及一切蛋白质都能和茚三酮反应生成蓝紫色物质。

该反应分两步进行,首先是氨基酸被氧化,产生 二氧化碳 、氨和醛,而水合茚三酮被还原成还原型茚三酮;第二步是所生成之还原型茚三酮与另一个水合茚三酮分子和氨缩合生成有色物质。

此反应的适宜pH为5~7,同一浓度的蛋白质或氨基酸在不同pH条件下的颜色深浅不同,酸度过大时甚至不显色。该反应十分灵敏,1:1 500 000浓度的氨基酸水溶液即能显示反应,因此是一种常用的氨基酸定量方法。

主要反应分为两步:

第一步 氨基酸 + 弱酸→ 水合茚三酮 + 二氧化碳 + 醛类 + 氨气;

第二步 两个水合茚三酮 + 氨→ 还原性茚三酮 (蓝紫色)。

扩展资料

茚三酮反应时使用以下措施可以使得显色稳定:

1、配制含醋酸镉 2g 加蒸馏水 200mL 及冰醋酸 40mL 的贮存液。将上述贮存液加 200mL丙酮及 2g 茚三酮,即为显色液。点有样品的滤纸上浸有此显色液后,放置于盛有一小杯浓硫酸的密闭玻璃容器中,25℃,18h,或较高温度下适当缩短时间。背景色浅,氨基酸斑点也比较稳定。

2、用含 2g/L氯化钴(或硫酸铜)的 4g/L 茚三酮异丙酮溶液显色时,氨基酸斑点呈红色,也可在茚三酮显色后喷以含钴、镉或铜等无机离子的异丙醇溶液,斑点自蓝紫色变成红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茚三酮反应

回答3:

茚三酮在弱酸性溶液中与氨基酸共热,引起氨基酸脱氨、脱羧反应,最后与还原茚三酮发生作用,生成紫色物质。
Rf值指从原点到氨基酸停留点的距离与原点至溶剂前沿的距离之比。即相对迁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