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数达1494.2万人次,比2005年增长3.9%。其中:外国人2221万人次,增长9.7%;香港同胞7391万人次,增长5.3%;澳门同胞2440.9万人次,下降5.2%;台湾同胞441.4万人次,增长7.4%。在入境游客中,入境过夜游客人数4991.3万人次,比2005年增长6.6%,排在法国、西班牙、美国之后,居世界第4位。旅游外汇收人为339.5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15.9%,超过了英国,居世界第5位。2006年,中国内地公民出境总人数为3452.4万人次,比2005年增长11.3%。其中,因公出境572.5万人次,比2005年下降2.8%,占出境总人数的16.6%;因私出境2879.9万人次,比2005年增长14.6%,占出境总人数的83.4%。2006年,国内旅游人数为13.9亿人次,比2005年增长15.0%,其中:城镇居民5.8亿人次,比2005年增长16.1%;农村居民8.2亿人次,比2005年增长14.2%。国内旅游收人为6229.7亿元,同比增长17.9%。2006年,国内旅游业总收入达到8935.5亿元,比2005年增长16.3%。
从2006年年底开始,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旅游局按照世界旅游组织推荐的方法框架,开始编制中国的国家级旅游卫星账户。根据初步的测算结果,2004年,中国旅游业增加值达到6472亿元(人民币,下同),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1%。
我国的旅游业较长期的保持7%年均增长率,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业带动了相关产业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产业的概念是从供给方出发的,生产同一类产品或者提供相关服务的单位的集合,而旅游业是一项以需求方来定义的活动和产业,这是旅游产业界定的特殊性。所以旅游产业的定义从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两方面来看,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旅游经济活动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形成了旅游产业,主要由旅馆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旅行社与旅游景区管理组成,其中旅行社,旅馆业和交通运输业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旅游产业是一个关联性很强的综合产业。一次完整的旅游活动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所以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直接或者间接推动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的发展。旅游产业也是一个形象产业。旅游业的开展为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的相互交流搭建了一个平台,游客会从旅游的过程产生对旅游目的地的综合印象,旅游目的地在这个过程中向游客展示地区的整体形象。
旅游业推动旅游城市经济增长和相关产业发展,提供社会就业机会,促进社会文化与生态环境的改善,加强地区间的交流和互动,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所以说旅游业是一项对地区的经济,文化,环境有重要推动意义的产业。
2006年我国入境旅游接待1.29亿人次,国内旅游超过1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8935亿元,旅游直接从业近1000万人,旅游业已成为关系亿万“民生”的大产业。不仅如此,旅游业还明显推动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培育和提升着国家和地区的“软实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在国民经济中的分值日益凸显。
各地都在发展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