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人哄地一时,地哄人一年”,为什么这样说?有没有道理?

2025-03-21 10:42:3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有道理,字面意思就是人在地里劳作只是一时的,而地给人的丰收却能支撑一个人一年的开支。

“人哄地一时,地哄人一年”这句话出自:张文彪《农家仔重学农家活》:“以前在外忙生意,没学犁耙工夫,农忙时回家,为赶季节,只用锄头把田挖翻就插秧,结果是人哄地一时,地哄人一年,田土板结,地力下降,产量总是比别人低一截。”

扩展资料:

农谚它对于农业生产必然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在封建社会中,劳动人民被剥夺了读书识字的权利,他们的经验主要靠“父诏其子,兄诏其弟”的口头相传方式流传和继承下来,农谚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例如,在封建社会时期,还没有同代的温度计、湿度计等仪器,农民就拿多年生树木的生长状态作为预告农事季节的依据,因为多年生树木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定的客观气候条件,于是产生了“要知五谷,先看五木”的农谚。

农谚极大部分作者是广大的劳动群众,这就决定了农谚的思想、感情以至于表达形式必然是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富有生活气息、泥土气息的,并且便于记诵,相互传播。

其中最常用的是把生产技术措施与人的关系联系起来说明,最易为群众所接受。如说明拔秧以前要略施起身肥,以利发根,但又不必太多,农谚就说:“秧苗起身,还要点心”,以“点心”来比喻起身肥的作用和分量,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