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面书生 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
出处:《宋书·沈庆之传》:“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
不经世故 经:经历;世故:人情世事的变故。形容缺乏为人处世的经验。
出处:鲁迅《花边文学·序言》:“然而他们不经世故,偶尔‘忘其所以’也就大碰其钉子。”
不知头脑 弄不清楚是怎么回事。犹不知所措。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又恐怕因此惹恼了他,连自己身子立不勾,却又不见得李参军触恼他一些处,正是不知一个头脑。”
冲昏头脑 因胜利而头脑发热,不能总冷静思考和谨慎行事。
出处:李欣《“无限风光在险峰”》:“胜利之后,也不‘万事大吉’,不可冲昏头脑,否则还可能丧失胜利的果实。”
聪明伶俐 聪明:智力发达,天资高。伶俐:灵活、乖巧。形容小孩头脑机灵,活泼且乖巧。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九回:“原来这乐和是一个聪明伶俐的人;诸般乐品学着便会;作事道头知尾;说起枪棒武艺,如糖似蜜价爱。”
聪明正直 头脑聪明,行为正直无私。形容词人的品质优秀。
出处:《左传·庄公三十二年》:“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
丢魂失魄 形容非常惊慌,没头脑,无主见。
出处:俞林《在太行山上》:“小范首先从树丛后面猛跳出来,那家伙吓得丢魂失魄,尖叫一声,返身就跑。”
冬烘头脑 冬烘:迂腐,浅陋。指头脑糊涂、愚腐,不明事理的人。同“头脑冬烘”。
耳聪目明 聪:听觉灵敏;明:眼力敏锐。听得清楚,看得明白。形容头脑清楚,眼光敏锐。
出处:《周易·鼎》:“巽而,耳目聪明,柔进而上行。”
昏聩无能 昏:眼睛看不清楚;聩:耳朵听不清楚。眼花耳聋,没有能力。比喻头脑糊涂,没有能力,分不清是非。
昏头搭脑 形容头脑昏沉,糊里糊涂。
出处:清·禇人获《隋唐演义》第十一回:“一个新年里,弄得昏头搭脑,没些清楚。”
昏头打脑 形容头脑昏沉,糊里糊涂。同“昏头搭脑”。
出处:老舍《骆驼祥子》九:“祥子几乎没有力量迈出大门坎去。昏头打脑的,脚还在门坎内,借着街上的灯光,已看见了刘姑娘。”
昏头昏脑 形容头脑发昏,晕头转向。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二回:“却说八戒跌得昏头昏脑,猛抬头,见丝篷丝索俱无,他才一步一探,爬将起来,忍着疼,找回原路。”
昏头晕脑 形容头脑发昏,晕头转向。同“昏头昏脑”。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回:“每日骑着这个驴上县下乡,跑得昏头晕脑。”
昏头转向 头脑发昏,迷失方向。
驾雾腾云 乘着云,驾着雾。原是传说中指会法术的人乘云雾飞行,后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发昏。
出处:元·郑德辉《老君堂》第二折:“恨不的驾雾腾云,臂生两翅,飞出狱院。”
襟裾马牛 像马牛穿上人的衣服。比喻没有头脑和无知。
出处:语出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赳赳武夫 赳赳:勇武矫健的样子。武夫:武人,从军之人。勇武矫健的军人。后多含贬义,意指虽身强体壮,却头脑简单的军士。
出处:《诗经·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裾马襟牛 像马牛穿上人的衣服。比喻没有头脑和无知。亦作“襟裾马牛”。
出处: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旷若发蒙 旷:空旷;开阔。蒙:眼睛失明。眼前突然开阔明朗,好像双目失明的人忽然看见了东西。亦比喻使人头脑忽然开窍,明达起来。
出处:三国·魏·应璩《与从弟君苗君胄书》:“闲者此游,喜欢无量,登芒济河,旷若发蒙。”
毛羽未丰 比喻力量不足,条件还不成熟。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
蒙头转向 蒙:迷糊,昏迷;转向:迷失方向。形容头脑昏迷,不清晰。
出处:老舍《神拳》第一幕第二场:“刚一动手的时候,我有点蒙头转向的。”
目眩头昏 犹头昏眼花。眼睛发花,头脑昏晕。
目眩头晕 眼睛发花,头脑昏晕。同“目眩头昏”。
如坐云雾 象坐在云里雾里。比喻头脑糊涂,不能辨析事理。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及有凶吉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
乳臭未干 臭:气味。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退尽。对年轻人表示轻蔑的说法。
出处:《汉书·高帝纪上》:“是口尚乳臭,不能当韩信。”
少不更事 少:年轻;更:经历。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指经验不多。
出处:《隋书·李雄传》:“吾儿既少,更事未多。”
少不经事 少:年轻;更:经历。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指经验不多。
出处:《隋书·李雄传》:“吾儿既少,更事未多。”
腾云驾雾 乘着云,驾着雾。原是传说中指会法术的人乘云雾飞行,后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发昏。
出处:元·郑德辉《老君堂》第二折:“恨不的驾雾腾云,臂生两翅,飞出狱院。”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回:“他放下心,日逐腾云驾雾,遨游四海,行乐千山。”
头昏目眩 头脑昏晕,眼睛发花。同“头昏目晕”。
头昏目晕 犹言头昏眼花。头脑昏晕,眼睛发花。
头昏脑胀 头脑发昏。形容人的繁忙或事物毫无头绪,使人厌烦。
出处:叶圣陶《友谊》:“‘她又不是发烧发得头昏脑胀的’。一个说,‘只是那条腿不能走’。”
头昏眼暗 犹言头昏眼花。头脑昏晕,眼睛发花。
头昏眼花 头脑昏晕,眼睛发花。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一回:“瞿耐庵到任不多几日,不要说别的,但是本衙门的开销,什么差役工食、犯人口粮,他胸中毫无主宰,早弄得头昏眼花,七颠八倒。”
头昏眼晕 头脑晕乱,眼睛昏花。
头眩目昏 头脑昏晕,眼睛发花。同“头昏眼花”。
头重脚轻 头脑发胀,脚下无力。形容身体不适。也比喻基础不牢固。
出处:明·天然痴叟《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他的酒量原不济,三瓯落肚,渐觉头重脚轻。”
先入为主 指先听进去的话或先获得的印象往往在头脑中占有主导地位,以后再遇到不同的意见时,就不容易接受。
出处:《汉书·息夫躬传》:“唯陛下观览古今,反复参考,无以先入之语为主。”
新学小生 指治学时间不长,见闻浅陋、经验不足的后生晚辈。
羽毛未丰 丰:丰满。指小鸟没长成,身上的毛还很稀疏。比喻年纪轻,经历少,不成熟或力量还不够强大。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
晕头转向 晕:头发昏;转向:辨不清方向。头脑发晕,辨不清方向。形容糊里糊涂或惊惶失措。
出处: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五十:“巧珠奶奶听得晕头转向。完全出乎她的意料之外,儿子居然变了,而且变得这么快!”
丈二和尚 (歇后语)摸不着头脑。指弄不清是怎么回事。
出处:《金瓶梅传奇》第六回:“诸方地保瞧见,恰似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觉腿关节软了下来,扑通扑通跪成一片。”
摸不着头脑 指弄不清是怎么回事。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十回:“当时同多九公议定,把兰音,若花送了过去。二人摸不着头脑,又不敢违拗,只得暂且住下。”
流言止于智者 没有根据的话,传到有头脑的人那里就不能再流传了。形容谣言经不起分析。
出处:《荀子·大略》:“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
吕端大事不糊涂 喻指办事坚持原则。亦指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
出处:《宋史·吕端传》:“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决意相之。”
探头探脑、 肝脑涂地、 绞尽脑汁、 一股脑儿、 傻头傻脑、 置之脑后、 头疼脑热、 呆头呆脑、 蔫头耷脑、 贼头贼脑、 笨头笨脑、 倔头倔脑、 摸不着头脑、 磕头撞脑、 撞头搕脑、 一古脑儿、 昏头昏脑、 倔头强脑、 没头没脑、 低头搭脑
探头探脑、
肝脑涂地、
绞尽脑汁、
一股脑儿、
傻头傻脑、
置之脑后、
头疼脑热、
呆头呆脑、
蔫头耷脑、
贼头贼脑、
笨头笨脑、
倔头倔脑、
摸不着头脑、
磕头撞脑、
撞头搕脑、
一古脑儿、
昏头昏脑、
倔头强脑、
没头没脑、
低头搭脑、
枯脑焦心、
不知头脑、
有头没脑、
木头木脑、
狗头鼠脑、
愣头磕脑、
傲头傲脑、
头昏脑闷、
颠头簸脑、
劈头劈脑
冲昏头脑、
憨头憨脑、
土头土脑、
兔头麞脑、
脑瓜不灵、
劈头盖脑、
脑满肠肥、
痛心拔脑、
一股脑子、
披头盖脑、
鼓脑争头、
榆木脑袋、
有头有脑、
磕头碰脑、
愣头呆脑、
缩头缩脑、
冬烘头脑、
兔头獐脑、
颠头耸脑、
破脑刳心、
露头露脑、
头脑冷静、
斜头歪脑、
套头裹脑、
脑子生锈、
藏头亢脑、
针头线脑、
虎头虎脑、
撞头磕脑、
鹰头雀脑
猴头猴脑
1、绞尽脑汁:形容苦思积虑,费尽脑筋,想尽办法,费尽心思去思考一件事情。
2、置之脑后:比喻放在一边不再想起的意思。
3、冬烘头脑:指头脑糊涂、迂腐,不明事理的人。
4、破脑刳心:比喻竭尽忠诚。
5、兔头獐脑:形容人的面貌猥琐,多形容坏人。
6、傲头傲脑:形容倔强、桀骜不驯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