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学校需要有朋友。朋友之间可以相互关心、相互陪伴,不会感到孤独寂寞,这是孩子们的心理需求,满足了这种心理需求,他们才能安心的学习、玩耍。
由于孩子的兴趣和能力不同,在不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环境中,孩子会感觉孤独:
如学校内课外活动,打球、跳绳、游戏等,不喜欢运动的孩子参加不了,成为孤独的旁观者;
孩子对身边同学的爱好不感兴趣,和周围同学没有共同语言,感到孤独;
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妥协、谦让,不懂得关心照顾朋友,也是不合群的一个原因;
另外,学习成绩不佳,总是落后的学生,听不到表扬声,总觉得自己在给集体拖后腿,不敢和好同学交往,容易自我孤立,被孤单寂寞感侵袭,甚至导致厌学。
孩子没有朋友,家住要从两个方面解决问题,一是帮助孩子交到好朋友;二是指导孩子正确对待暂时的寂寞。
同时家长还要引导孩子做一些反思,首先从自身找找原因,如自己的行为让别人讨厌而自己不知道,说话太直率同学接受不了,做事情小气自私同学不喜欢等等,找到原因后家长引导孩子改正,他会更容易和同学交往。
方法1:指导孩子找朋友
可以对孩子的交友进行一些具体的指导。比如:交友可以先从座位附近的同学开始,寻找那些比较开朗随和的同学主动和他们说话。告诉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如和同学相处要热情,大方,尽量说一些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不搬弄是非,不贬损任何同学。更加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多帮助同学,慢慢加深了解,也让更多的同学了解自己。最主要的是告诉孩子,即使学习成绩不是很好,只要善良、热情,也是交得到朋友的。
值得注意的是,家长给予孩子交友的具体指导是必要的,但是不要指定孩子要和谁玩,不和谁玩。有些家长怕孩子交友不慎,于是主观决定孩子要和班里学习好的孩子玩,或者和家庭背景好的孩子玩,不许孩子和那些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或者家庭比较贫困的孩子玩。其实,学习成绩好的,家庭背景好的孩子当中有好孩子,也不乏问题学生,有些问题还很严重。所以,以这些作为交友的标准是不明智的。孩子们的交友往往比较单纯,合得来就在一起玩了。大人要做的就是大致的把一下关,只要孩子的交往对象品质好基本就可以了。
方法2:教孩子直面孤独寂寞
有人朋友很少,有人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朋友,有人会一个阶段孤独,一个阶段朋友云集,也就是说,很多人都有孤独寂寞的时候。我们面对一个由于种种原因暂时没有朋友的孩子,一方面要努力帮助他寻找朋友,另一方面要帮他学会对待眼前的孤独。
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追求,他可能会孤独,但是他不会寂寞,他会在孤独中求索追求,孤独就可能变成学习的动力。如果家长引导孩子在暂时没有朋友的时期去思考,去寻找自己的兴趣爱好,把学习之外的时间用来读书,孩子就会发现自己并不寂寞,反而很充实,会希望在学校里学到更多的东西。
方法3、在阅读中找朋友
现在阅读的渠道很多,除了原有的图书之外,可以通过网络读书、读别人的博客,手机图书浏览等方式阅读。在阅读中,孩子可以和书中的主人公交朋友,可以与作者交朋友,还可以通过网络,给喜欢的作者留言,成为笔友。
最重要的是,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合群的孩子不仅可以交到更多的朋友,玩得开,性格好,在未来的生活中社会适应性也更好,不合群的孩子不仅脱离了周围的朋友,而且容易形成孤僻、自卑的性格,如果家长不及时干预,此行为就会持续到成年,影响孩子的学业、就业和婚姻等。
作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性格开朗,双商高且社交能力强,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凡事都有对立面,有性格外向合群的孩子,就有内向收敛不合群的孩子。
对策一:创设促进孩子社会交往的环境
如果确定自家孩子真的存在“不合群”的情况,那么家长可以通过安排一些特别的环境来促进孩子社交能力的发展,切忌突然把孩子放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逼迫孩子合群。
例如:对于已经上了幼儿园的孩子,家长可以找老师聊聊,尽量让孩子挨着外向的孩子坐;在平时的集体游戏中,多让孩子与外向型的孩子组队;让孩子多参与幼儿园举行的各种集体活动等。
在家庭中,父母也要有意识地创设增加孩子社交行为的机会,例如:多带孩子去人多的商场、游乐场、社区逛逛;带孩子多见见亲朋好友;带孩子多参加一些亲子活动等。
通过孩子在生活中的点滴表现,多找机会表扬、赞赏、鼓励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语言交际表达能力、社交能力以及合作意识等等,让孩子为融入集体生活做好充足的准备。
解决对策二:改变教育观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首先要先反省一下自己的问题。
作为家长,要认识到孩子的行为问题和自己错误的养育方式有一定的关系,养育孩子的基础是尊重孩子,将孩子当成一个有想法、独立自主的个体,在不涉及安全、法律、道德的基础上,尽量让孩子自己去面对和解决问题,切勿大包大揽,必要时再给予孩子引导和帮助。
在家庭中营造出和谐、公平民主的氛围,凡是涉及到孩子的事情,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孩子还小,应该无条件地服从父母,在做决定之前,多征询下孩子的意见,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
孩子没有朋友,不合群怎么办?
那就要锻炼你的孩子的自信心,让他多出去和朋友交谈,多带他去人多的地方去适应热闹环境。
平时鼓励孩子多去超市逛逛,多和朋友出去外面玩,去爬山,在家让孩子多听听音乐,多看看有关这方面的书籍。
孩子没有朋友,不合群,那说明你的孩子是一个特别内向的人,造成内向性格的原因很多,有些从小父母没陪在身边,养成胆小的性格,以至于不喜欢去外面和同学朋友交流沟通。
由于长时间不和朋友交流,总喜欢一个人宅在家里,所以就养成了不自信的性格。
如果要想让孩子合群,首先就要让他对自己有信心,让他多去外面参加一些活动,比如打乒乓球,打篮球啊!女孩子可以去学弹琴,跳舞等。
孩子不合群是什么意思?对于人来说,不管年龄大小,他们都有一个自己的人际关系,对于幼儿园中的孩子来说,这些人际关系可以很好的发展和成长,这是很多孩子设计能力建立的重要时期!
孩子不合群,在很多的影视剧中应该都见过这样的情景。那些公子哥、小公主们到了幼儿园或者学校,总是给人一个不合群的设定……而在社会中孩子不合群也是极为常见!那些巷子口跑到大的孩子一定会比小公主小少爷们,成长得更好!
有的父母送孩子去幼儿园,孩子立马就开始哭泣!究其原因,其实也是因为在平时的生活环境影响下,他们在新环境中不合群的表现更加明显,这样的孩子好像每天都不开心、没有朋友、不想上幼儿园、哭上一周一个月……孩子此时的社交已经存在严重的障碍问题……对于孩子不合群,家长该怎么办?解决这个难题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孩子不合群的原因!
孩子不合群的原因是什么
1、家长过分保护的孩子
家长过分保护孩子,对孩子周围的一切伙伴和事物都过分的挑剔!造成孩子孩子不合群!其实就对于孩子交朋友,那是他们自己建立社交能力的关键时期,家长这样看似十全十美的做法,长期影响下孩子自然变得高傲骄横,久而久之不合群,多有的人都不理。
1、为孩子创造交往的机会
性格比较内省的孩子在面对陌生人或者陌生环境的时候,她们多表现害、不爱说话等,这样的孩子被很多人忽略,从而不合群。家长们可以在家和孩子一起打打招呼、练习练习比如早上好、爸爸妈妈辛苦了之类的话。在平时后,家长要多和孩子沟通,带孩子散散心、爬山等,尽量多接触外面世界和人物,慢慢让孩子忘记害怕,不低触陌生。
2、和孩子一起读关于朋友的绘本
读绘本是家长与孩子间最直接的亲子交流,一起读读绘本可以让孩子学习其中的一些交友技巧,讲完故事后,可以和孩子交流探讨故事中的情节,问问孩子是怎样看待这个事情的,你会怎么做等等。
3、和孩子一起游戏
有的孩子,因为强势就回去强别人的玩具,这样的强势孩子因为不礼貌而被孤立不合群!对于这样蛮横的行为,家长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教育孩子通过虚拟游戏接受规则,比如一人玩一会儿、等你先玩我在玩、找找别的玩具等,这些看似不是游戏的游戏,在无形中可以给强势的孩子潜移默化的教育。
4、教孩子乐于助人
家长鼓励孩子帮助别人,会让孩子感到自己的存在感,还能激发他对伙伴的关心,对他人的同情心,比如家长可以在孩子身边适当示弱,让孩子主动帮助你,在请求帮助前一定要征得同意,家长自己做
孩子是否合群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教育培养逐步取得的。所以,为了使孩子成人后有个良好的人关系,就需要从孩提时代注意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注意尽量多地提供孩子与外界接触的机会。
其实孩子从三、四岁以后,就有了与小伙伴相处的愿望,此时孩子与家庭成员的交往需求已扩大到周围的环境和更多的小朋友。如果家长阻止孩子的这种社交行为,就是对孩子的压抑,日久天长会使孩子形成孤僻性格,一旦与人相处自然就会不合群。此外,一些自尊心过强和过弱的孩子在集体中也会感到不适应。自尊心强的就会看不起别的小朋友,缺乏自尊心的孩子也会胆小、懦弱,缺少与小伙伴交往的信心和兴趣。即便勉强在一起也常是不欢而散。那么怎么能帮助孩子合群呢?
首先,父母闲暇常带孩子到有小朋友的家中去串门,其目的就是帮助孩子尽快地熟悉陌生环境,并有意识地给孩子设置一个与生人谈话的机会。
其次是父母应允许孩子的小伙伴到家中游戏,并鼓励孩子热情接待,如不吝惜地将玩具拿给小朋友玩。如果发现孩子们不太安静,搞得家中很乱,也不要发脾气,而应迂回地指示或与他们商量,如“孩子们,咱们的游戏可否先告一段落,大家动手整理一下屋子,喝点水,休息一会再玩好吗?”这样既起到改善环境的作用,同时又很亲切,不会给孩子兴致勃勃的情绪泼冷水,还教会他们如何遵守规范。
另外,多与性格外向的小朋友接近、让胆小的多与勇敢的小朋友在一起,这就是最好的互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