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书院建筑一般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选山林名胜之地为院址;二是有讲学、藏书和供礼三部分建筑组成;三是名人学者碑刻较多。
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位于中国中南部江西省庐山五老峰南麓后屏山之南。因唐代李渤曾在此隐居读书,驯鹿自娱,故命名。北宋初年(公元960年~公元1127 年)扩建为白鹿洞书院。宋太宗将国子监印本《九经》颁发给该书院,从而名扬海内,成为宋代四大书院之首。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书院毁于兵火。南宋淳熙六年(公元1174年),理学家、教育家朱熹任南康(今江西星子县)知军,重建院宇,并奏请赐额及御书,陆九渊、王守仁等都曾在此讲学。书院原有礼圣门、礼圣殿、朱子祠、报功词、明伦堂、御书阁等建筑三百六十间,几经战乱,破坏惨重,今仅存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年~公元1851年)所修的礼圣殿、御书阁、彝华堂等,且多破旧。有历代遗存二三百方碑刻和其他文物,具有较高的历史和书法艺术价值。
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在中国南部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下现湖南大学校园内。宋太祖开宝九年(公元977年)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为南宋四大书院之一。书院现存建筑为清代所建,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前院为讲学处所,筑有山门、讲堂、湘水校经堂等。讲堂为五间单层歇山琉璃脊建筑,内嵌朱熹手迹“忠孝”、“廉节”。后院为藏书建筑,建有御书楼。左侧有四箴亭、濂溪祠、六君子堂、崇道祠、船山祠等供礼建筑,均为三间硬山式。书院左侧为文庙,现存大成门、大成殿等,均为抗战后重建,但布局基本保留清代规制。
嵩阳书院
在中国中部河南省登封县城北太室山麓。原名嵩阳寺,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77年左右)。北宋程灏、程颐曾在此讲学,南宋时废。今存建筑为清代所留。院内现存有汉武帝时被封的三株古柏中的二株,还有嵩山最大的石碑《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碑文为唐李林甫撰写。
石鼓书院
原址在湖南衡阳北石鼓山。北宋年间(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真宗赐名石鼓书院。明清时仍存在,抗战期间原建筑被毁,解放后新建亭阁,辟为公园。
睢阳书院
原址在今河南商丘县城,为北宋景佑(公元1034年)四大书院之一,今废无存。因商丘旧名睢阳,故以此为名。宋真宗时赐额“应天府书院”,取得官学地位。至仁宗庆历三年改为南宋国子监,其地位更高于一般书院。
1严谨朴素
书院朴实而不奢华,从架构上看不施斗拱,从装饰上看极少有彩绘。这也是由于书院是古代的私学,其开支仅靠“学田”来维持,没有经济能力去讲究的。
2.含蓄有层次感
古人建书院就想写文章一样—“不喜平”。理想的建筑物不能够在一开始就能窥其全貌,要随着角度的变化,层层深入,含蓄的表露她的魅力。
3色彩非常丰富
可以反映出中国古代书院的建筑色彩非常丰富。有的色调鲜明对比强烈,有的色调和谐,纯朴淡雅。建筑师根据不同需要和风俗习尚而选择施用。有着很高的欣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