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心武为什么被称为南北大侠

2025-04-08 13:32:5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驰名中外的武术家杜心武,出生于武风极盛的湖南慈利县,他从小拜武林怪杰为师,学得一身惊人的功夫,早年做过镖师,威震四方,被誉为“南北大侠”,我想可能是他南北都比较闻名。

杜心五,又名杜心武,亦名星武,字慎愧,湖南慈利县人。世称"南北大侠"、"关东大侠",道号"斗米观"居士。曾任革命伟人孙中山先生之贴身保镖,有"中华第一镖"之誉。
杜心五自幼酷爱武术,曾拜名师高手不下几十人,学得少林功夫、鹰爪功等,十五、六岁时就功有所成。为求深造,杜心五曾在川、滇、湘省交界处张贴榜文:"如能胜者,以重金聘,恭执第子礼。"揭榜者十数人均败其手下。翌年,贵州友人向其荐来自然门始祖徐矮师。入门之初,杜心五见徐矮师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不肯竭诚就教,而多有不恭。后来杜心五在多次探试、袭击无果方初悉徐矮师之神技,从此心诚悦服地从师习艺。
徐矮师对杜心五日间课以四书五经,朝夕传授自然门功夫。八年后,杜心五功成出师,挟技走镖川、滇及两广间,浪迹江湖,所遇名师镖客,均未能出其右者。
杜心五生性豪爽,扶弱抑强,仗义勇为。在东瀛日本东京帝大农科时,与湖南桃源名士宋教仁结为至交,并因此结识孙中山先生,毅然加入同盟会。他跟随孙中山先生为革命奔走四方,募捐筹款,足迹遍布南洋欧美。民国初年,杜心五欲图一展抱负,未想事与愿违,军阀相争,战乱不止。平生挚交的宋教仁先生遇刺身亡,使杜心五为自己未能保护好宋教仁而心感内疚。附膺长叹,壮志难酬,杜心五从此闭门谢客,潜心道学,与世无争。至晚年时,杜心五才受友人之托,收湖北万籁声为徒,并为自己数十年始获一高徒而欣慰,自然门功夫也自此后继有人。
有关杜心五之武功及其行侠仗义的传闻,江湖上不胜枚举,笔者也就此试录一二。
津门大侠李丽久,习醉八仙拳艺多年,技艺精湛,犹以技击著称,是当时津门武林英豪,曾任官方"湖南技术大队"队长(专为训练部队武功而设)。李丽久闻传杜心五之声名,远涉数百公里,欲与杜心五一试高低。经不起李丽久的再三请求,杜心五允诺与其切磋。杜心五取来大毛巾数条,经裹两手犹如西洋拳击手套,李丽久不解问其何故,杜心五答曰“吾手重,恐伤尔耳。”言毕,两人开始交手。李丽久拳拳直捣杜心五面门,欲先发制人,杜心五则用自然门"黄昏锤"应付之,几个回合下来,李丽久不但未能近杜心五之身,还被杜心五拳击中自己的大拇指节,脱臼肿如卵大,痛入心骨,甘拜下风。
北京镖局名师赵僻尘,因走镖北京--库伦(乌兰巴托)一带无闪失而闻名,擅擒拿,鹰爪功尤为称盛。曾有一飞贼求艺于赵僻尘,赵曰:"汝下房,吾欲使汝头朝东卧决勿向西。"只见赵僻尘飞身举手之际,三下五除二就拿下飞贼,令其心服口服。杜心五闻知后也一时技痒,专程与赵僻尘过招,伸手笑对赵,请其出爪功一拿。赵僻尘见杜心五身材瘦叟,初不留意,后经几次出手触及杜心五之手却如握绵上,油滑无着力处,杜心五的手伸缩皆如行云流水,自始至终没让赵僻尘有下手机会,两人只好握手言和。从此两人也成为相知相交的挚友。
杜心五平时寡言少语,惟谈及惮学武功,则踔而奋发,娓娓不倦。杜心五一生甘于淡泊恬静,故弃官归隐山林,与世无争,除了揣摩技艺道学外,就是遨游于山川湖水之间。晚年因习道心切,返家乡慈利县,于饭甑山绕河寨结庐为观,入羽士之流,自名"斗米观居士"。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接其下山,曾任湖南人民军政委员会顾问,1953年谢世,终年84岁。

参考资料
http://zitengluo.a.lunqun.com/read.php?tid=198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