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晚疫病,
番茄叶片和果实容易染病,多从植株下部叶尖和边缘开始发病,果实染病潮湿时会有白色霉状物。
发病原因,白天24度以下,夜间10度以上,湿度95%以上或有水膜存在发病严重,另外种植密度大,偏施氮肥,通风不良也容易导致病害发生。
病害防治,要在发病初期防治,结合温湿度管理,用烯酰吗啉,精甲霜灵或烯酰锰锌,甲霜锰锌,或苯醚甲环唑,恶霜锰锌等喷雾防治,间隔七到十天一次,连防两到三次。
番茄晚疫病又名番茄疫病,是番茄上发生最普遍、危害最重的病害之一。幼苗、叶、果实和茎均可受害,以成株期叶片和青果受害最重。苗期感病最初叶片出现暗绿色水渍状病斑,逐渐向主茎发展致使叶柄和主茎呈现黑褐色而腐烂,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稀疏的白色霉层,幼茎基部发病形成水渍状缢缩,幼苗萎蔫倒伏,叶片受害多从植株下部叶片的叶尖、叶缘开始发病,初期为暗绿色水渍状病斑,边缘不整齐,扩大后转为褐色,茎上病斑黑褐色腐败状,能引起植株萎蔫。青果病斑初为油浸状、暗绿色,渐变为暗褐色至棕褐色,稍凹陷,边缘云纹状,果实—般不变软,潮湿时,病斑上生长白霉,迅速腐烂。
该病由致病疫霉侵染引起,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保护地番茄上危害并越冬,也可在马铃薯上越冬,成为来年初侵来源,病菌借雨水和气流传播,从发病中心病株形成到全面发病仅有10天。温暖湿润有利于发病和流行,植株表面是否有水膜,空气相对湿度是否饱和是发病的关键,春季保护地栽培,日夜温差大,结露时间长,植株体表易结水膜和有水珠,地势低洼,田间易积水,种植密度过大,偏施氮肥,雨日多,雨量大,持续时间长都有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1)轮作。
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
(2)清除病残体。
发病季节及时摘除病叶病果深埋,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
(3)加强田间管理。
浇水宜在晴天进行,防止大水漫灌。保护地栽培灌水后应适时放风排湿,合理密植,及时整枝,摘除植株下部老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在保证湿度的前提下增加放风量。
(4)药剂防治。
在田间中心病株不超过1%前,立即喷洒下列农药: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5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400倍液,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7.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保护地栽培每667平方米可用250克的45%百菌清烟剂熏蒸,或用5%百菌清复合粉尘剂喷粉(每667平方米1000克)。以上药剂每7天喷施一次,根据病情连喷3~4次。
防治番茄晚疫病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第一,品种选择。
应选择种植抗病品种,目前国内不同地区常用的番茄品种对晚疫病的抗病性有很大差异,可因地制宜地选用。第二,农业防治。
①将番茄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减少菌源。②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组织,集中妥善处理。③精细整地,高畦栽培,避免田间积水。④合理密植,保护地生产要加强通风,适当控制浇水,尽可能地采用滴灌或膜下暗灌,降低湿度,避免棚内高湿。⑤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第三,药剂防治。
发现中心病株后,要立即全面喷药,发病中心地块要反复3~4次喷药封锁,并将病叶、病枝、病果和重病株带出田外烧毁。药剂可选用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69%锰锌·烯酰水分散粒剂600~800倍液、72.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或40%甲霜灵·琥珀酸铜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保护地采用烟雾法,每667米2施用45%百菌清烟剂,每次200~250克,预防或熏治。或采用喷粉法,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每667米2每次1千克,隔9天1次,烟剂和粉尘一般在傍晚使用效果好,尽量避免在有充足阳光的条件下施药。
(1)农业防治
秋末深翻菜地,可将成虫、幼虫翻到地表,使其冻死、风干或被天敌捕食、机械杀伤等,可消灭部分越冬的幼虫和成虫;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用塑料薄膜覆盖、堆闷,高温杀死肥料中的害虫,避免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以免招引成虫产卵和减少将幼虫带入菜田;有条件的地区可进行水旱轮作。
(2)人工捕杀
在施肥前筛捡出有机肥中的蛴螬;在成虫盛发期,利用金龟子的假死性和趋光性,进行人工捕捉,震落捕杀,或用杀虫灯诱杀。
(3)化学防治
①拌种:用40%辛硫磷乳油25毫升,加水1~1.25升,拌种子12.5~15千克。②毒土:每亩用40%辛硫磷乳油100毫升加水0.5升,混入过筛的细干土20千克拌匀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