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或事写一篇有哲理的短文日记

2025-04-15 03:04:3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2016年3月8日星期二阴
上个世纪,美国探险家约翰·戈达德,当别人惊讶地追问他,是凭借着怎样的力量,让他把许多注定的“不可能”都踩在脚下时,他微笑着回答:“很简单,我只是让心灵先到达那个地方。”近日,95岁的季羡林面对记者关于人生的询问说:“人活着最重要的是想得开”,“内心要和谐”。
  和谐的心灵似海,平和博大,不拒点滴,自清自洁。“海纳风行,不凝不滞。”人心如大海,是一种整体素质,一种品行情操,一种人生态度。现实生活中,面对快节奏的生活、工作与激烈竞争,难免心浮气躁,理智平和地对待社会,胸襟宽阔、舒坦适然、大度宽容、超越自我,才有静心,才有和谐,才有自由。
  和谐的心灵如山,目击千里,远见卓识,劈难斩困,刚正不阿。内心拥有山的能量,难不倒,苦不倒,穷不倒,夸不倒,诱不倒。如山的心灵靠调解矛盾实现,靠战胜逆境形成,靠攻克困难达到。人的内心如山,要有一种胜人者力、自强者强的境界。对待个人所处的地位、待遇、环境泰然处之,即使在拼搏中遭遇摔跤,仍不气馁,拍拍身上的灰尘,继续前行。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哭他也哭,你笑他也笑。面对艰苦与挫折,需要的是宽阔的内心,山一样的品格。相信生命的每一天都会雨过天晴,阳光灿烂。
  人的心灵像根,深扎沃土,广吸养分,默默贡献。“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草木之根在于识时辨节,应发而生,不分土色,开辟新境,“根柢盘深,枝叶峻茂。”“根”的拓新观念、奉献精神、机遇意识也是一颗丰富的心灵的要素。
  人生在世,是活得亮丽、温暖踏实、富有创造性,还是活得阴暗、冷漠、呆板、一事无成;是创造奋进,默默奉献,还是甘于平庸,沉湎幻想?“心灵先到达那个地方”,强调人的内心平和,并不排斥追求拓展。探求出快乐,奋进去忧郁。不使自己的生命错过一次美丽的花期,才能远离失落烦恼,活得自在,活得饱满,活得幸福,活出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