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wāng 、 yóu
汉字:尢
笔划:
意思:
[wāng]
尪的本字,中医病证名。指脚跛或胸背弯曲等。
[yóu]
1、同“尤”。“尤”的古体写法。
2、姓。
引用:宋代·李复《杂诗》:女娲断鳌足,轩辕殛蚩尢。
翻译:女娲切断大龟四足作天柱,轩辕杀死蚩尤。
姓氏来源:
尢姓(通“尤”),中国姓氏,源于福建沈姓,后避乱改姓尢,另有一说源于尤姓。
分布:
清时江苏南通多此姓。今山西太原、河南武陟、上海、广东惠阳等地均有此姓。
名人:
尢列(1866年—1936年),字令季,别字少纨,号小园,又号吴兴季子,晚号钵华道人。1866年生于广东顺德县北水乡新基坊。十七岁时在上海参加洪门,二十二岁入广州算学馆,结识孙中山、郑士良,常与孙中山、杨鹤龄、陈少白等畅谈革命,时人称之为“四大寇”。
1895年在香港参与组织兴中会,名曰“干亨行”。曾先后参加广州起义和惠州起义的筹划工作。1900年赴日本,被选为中和堂会长。次年赴南洋,于各地组织中和堂分会,以联络华侨中工人与小商贩,并在新加坡创办《图南日报》,宣传革命思想。至同盟会成立,中和堂遂归于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反对袁世凯称帝,并组织救世军进行讨袁活动。
1921年任孙中山护法军政府顾问。后脱离政界,南返香港,居香港设皇觉书院讲学。以教授蒙童为生。1936年9月扶病入京,面陈救国方略。不久病逝于南京,著有《四书章句易解》、《四书新案》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尢姓
是尢字,读音为:yóu
尢拼音:yóu,注音:一ㄡˊ,部首:尢部,部外笔画:0画,总笔画:3画,五笔:DNV
仓颉:KU,郑码:GR,四角:40012,结构:单一,电码:1428,区位:6244
统一码:5C22,笔顺:一ノフ
释义:
1.特异的;突出的:择~。拔其~。无耻之~。
2.更;尤其:~甚。~妙。此地盛产水果,~以梨桃著称。
3.姓。
4.过失:效~。
5.怨恨;归咎:怨天~人。
6.姓。
汉字演变:
相关组词:无
同音字:由
由拼音:yóu
释义:
1.原因:原~。事~。理~。~于(介词,表示原因或理由)。
2.自,从:~表及里。~衷(出于本心)。
3.顺随,听从,归属:~不得。信马~缰。
4.经过,经历:必~之路。~来已久。
5.凭借:~此可知。
6.古同“犹”,尚且,还。
7.古同“犹”,犹如,好像。
8.姓。
尢 是一个多音字,
第一种读音为: 【yóu】 同“尤”。用途最多的是作为姓氏.
第二种读音为:【wāng】 尪的本字。汉字基本字义是跛, 脊背骨骼弯曲的意思。
ㄤ
ㄤ 玉篇.尢部:「尢,跛、曲胫也。」脚跛也,读「ㄤ」(ang)
ㄤ是注音符号中的韵母之一,字形取自「尢」字,发音则取「尢」字之韵
像“ㄓㄔㄕㄖㄗㄘㄙ”这些都是注音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