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mdsc和中性粒细胞怎么区分
中性粒细胞(PMN)是机体防御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能吞噬和杀灭多种致病原。致病原与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IgG)结合后,通过IgG的Fc部分与PMN表面的受体——FcγRⅢ(CD16b)相结合,从而被吞噬。FcγRⅢ有a、b两种类型,FcγRⅢa(CD16a)是一种跨膜糖蛋白,PMN表面的FcγRⅢb(CD16b)是一种糖肌醇磷脂蛋白(GPI-锚蛋白)[1]。近年发现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患者在血细胞表面缺失各种特异的GPI-锚蛋白,CD16b正是这类蛋白之一。为探讨PMN表面CD16b的缺失与PMN释放氧自由基杀菌功能的关系,将我们的研究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1 标本采集 正常人外周血取自协和医院血库正常献血者,正常骨髓取自协和医院胸外科手术患者的肋骨,PNH患者按1987年全国溶血性贫血会议拟定的诊断标准,并经流式细胞仪免疫荧光法检测CD59标记率进一步确诊。
2 中性粒细胞的分离 新鲜的外周血或骨髓,用肝素抗凝,经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去除淋巴细胞和单个核细胞,用右旋糖酐(dextran,分子量=7~11 万) 沉降和低渗法去除红细胞,得到纯净的中性粒细胞。用台盼蓝染色法检查细胞活力,须保证细胞存活率大于95%。
3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CD16 取1×106个细胞,悬浮于100μl 2% BSA中,室温封闭30分钟,加 CD16单克隆抗体(Immunotech SA公司产品),在室温作用30分钟后,用PBS洗涤2次,再悬浮于100μl 2%BSA中,加FITC 标记的羊抗鼠IgG(Gibco公司产品)室温暗染20分钟后洗去二抗。用500μl PBS悬浮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16 标记率。
4 中性粒细胞功能测定 佛波醇酯(PMA,Sigma产品,用DMSO溶解,配制成1mg/ml,储存于-20℃,临用前稀释)能激活中性粒细胞,使之释放活性氧,其中O-2*和H2O2能与化学发光剂Luminol(3-氨基苯二甲酰肼,北京化工厂)反应而发光。用LKB-1250发光仪(Luminometer)检测。正常人和PNH患者中性粒细胞,制备成细胞悬液(107 /ml)与 100nmol/L PMA 反应,37℃15分钟,置于冰上终止反应,取含1×105 细胞的激活液加入到1ml 0.1nmol/L 的Luminol 溶液中,立即测定发光值,每一数值测定3次以上, 取平均值。取正常人的不同细胞数,测定发光值,结果显示发光值与细胞数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说明此方法具有可靠性 (附图)。
附图 细胞数与发光值的线性关系
5 细胞培养 以 1×106个细胞/ml的密度接种PMN于IMDM培养基(含10%自身血清),37℃、5% CO2分别培养12,16,20小时。
6 细胞形态学观察 不同培养时间的细胞用瑞氏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7 DNA含量分析 取细胞1×106,PBS洗2遍,以70%冷乙醇(4℃)固定12小时以上,用PBS洗去乙醇,加入0.5ml柠檬酸-磷酸缓冲液(pH 7.8)室温作用5分钟,离心后以PBS重悬细胞,加入 RNaseA (终浓度60μg/ml)37℃作用30分钟,再加入碘化乙锭(PI,终浓度50μg/ml)4℃暗染30分钟,以染细胞内总DNA,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正常细胞和凋亡细胞,计算凋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