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之间借款如何规避法律规定?

2024-12-03 09:00:40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企业间借款是指无金融经营权的两个企业之间互相拆借资金的民事行为,其内容是非金融机构的企业之间,通过书面的或口头的协议,由一方企业将自己合法所有的资金借给另一方企业使用,另一方企业在约定期限届满后归还本金,支付利息。

关于公司之间的借贷关系,在合同法出台之前,大都认定无效。

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贷款通则》第二十一条规定:“贷款人必须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经营贷款业务,持有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金融机构法人许可证》,并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第六十一条规定:“各级行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供销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农村合作基金会和其他基金会不得经营存贷款等金融业务。企业之间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办理借贷或者变相借贷融资业务。”1996年9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企业借贷合同借款方逾期不归还借款应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规定:“企业借贷合同违反有关金融法规,属无效合同。”司法解释中所指的“有关金融法规”,实际就是指《贷款通则》。

基于上述规定,长期以来,司法实务中对企业间借款合同是一概否定其效力的,即认为企业间借款合同非法,应归于无效。

合同法出台以后,特别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有关合同效力的解释明确后,从现行的法律和行政法规中并不能当然地认定企业间借款合同属于无效合同。

从法理层面分析,借款行为是一种合同行为,借贷关系实为合同关系。企业间借款仍应属于私法调整的范畴,而私法自治是市场经济国家通行的法律标准。因此,既然企业间借款属于民事主体之间的“私人”行为,只要企业之间是完全自愿地相互拆借,且款项来源合法,不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对国家金融市场只有利而无害,那么,企业间借款合同应认定为有效。

综上,不存在“公司之间借款如何规避法律规定”的问题。

但是,有关借贷利息的规定还是必须遵守的。同时应注意以下规定:

公民将个人的钱借给企业,国家是允许的。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如何确认公民与企业之间借贷行为效力的批复》中指出:“公民与非金融企业之间的借贷属民间借贷,只要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即可认定有效。”

但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无效:1、企业以借贷名义向职工非法集资;2、企业以借贷名义非法向社会集资;3、企业以借贷名义向社会公众发放贷款;4、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另外,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6条中指出: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包含利率本数)。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第7条规定:出借人明知借款人是为了非法活动而借款的,其借贷关系不予保护。

回答2:

最高院《关于对企业借贷合同借款方逾期不归还借款的应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规定:企业借贷合同违反有关金融法规,属无效合同。

回答3:

公司之间借贷确如“律商财智”所说,合同会被认定无效,甚至会在诉讼中被法院罚款。
但是,这是有变通办法的!!!
公司之间不能借贷,但法律并没有规定公司和个人之间不能借贷啊,可以把法律关系转换一下!如下:A公司向B公司借款,由于公司间不能借贷,可以找一个自然人C。B把钱借给C(公司借钱给个人是可以的),由A来提供担保(公司给个人借贷提供担保也是可以的)。C把借到的钱再转借给A就可以了。

回答4:

其实是无所谓的,只要你能保证对方有还款能力。虽然公司之间的借款是法律不允许的,但是即使是不允许你也可以通过不当得利等情形要求返还的,只不过是对方有没有还款能力而矣。

回答5:

哪条法律规定公司之间不允许借款了?你的理解有误,不允许从事存放款等类金融业务,但允许公司间短期借款,而且适当支付借款利息也是允许的。
如果避免,可以签订供销合同,配合资金转帐,但是税务问题比较麻烦。
以投资的名义也可以,但是法律风险较大。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