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论不同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原因是国与国之间的绝对成本的差异,如果一国在某一商品的生产上所耗费的成本绝对低于他国,该国就具备该产品的绝对优势,从而可以出口;反之则进口。各国都应按照本国的绝对优势形成国际分工格局,各自提供交换产品。
2、背景不同
绝对优势理论是亚当·斯密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在他1776年出版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中反对重商主义,要求自由放任,系统的提出了绝对成本说。亚当·斯密因此成为自由贸易理论的首先倡导者和鼻祖。
比较优势理论是国家之间存在某种特征差异; 各国的比较利益的静态不变的,不存在规模经济;自由贸易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进行的,以物物交换为形式;生产要素在一国国内可以自由流动,在两国间则不能流动; 不存在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
3、假定条件不同
绝对差异论的假定条件是全世界只有两国,都能生产两种产品,一国在一样产品上的生产率高于另一国,另一国在另一产品上的生产率高于此国;而比较优势理论则是一国两件产品的劳动生产率都高于另一国,在此基础上两种理论对国际分工进行解释。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比较优势理论
百度百科-绝对优势理论
A:假定条件不同:绝对差异论的假定条件是全世界只有两国,都能生产两种产品,一国在一样产品上的生产率高于另一国,另一国在另一产品上的生产率高于此国;而比较优势理论则是一国两件产品的劳动生产率都高于另一国,在此基础上两种理论对国际分工进行解释。
B:比较内容与方法不同:绝对差异论比较是直接在二者中选出谁好谁劣,而比较优势理论则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C:适用范围不同:绝对差异论只能说明各国分别在某一种或某几中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分工得以形成,而比较优势理论还可以解释当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都高于他国时国际贸易得以成立的原因,即考虑到相对技术优势,但同时这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因为这种理论在假定时只考虑生产力的投入,并认为劳动力的转移劳动生产率不变,以及从静态角度考虑国际分工。
D:有绝对优势一定有比较优势,有比较优势不一定有绝对优势。绝对优势是同一产品一国对另一国的优势,是内生的,而比较优势理论是同一国一产品对另一种产品的优势,是外生性的。
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异同
绝对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创立,在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然而这两者的不同之处就在于“绝对”与“比较”,
即亚当•斯密认为社会各经济主体( 各国) 按照自己的特长实行分工, 进行专业化生产, 然后通过国际市场进行贸易, 从而实现各自的绝对利益;
而李嘉图认为对于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 应集中力量生产优势较大的商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劣势较小的商品,从而实现相对即比较利益。量资源的情况下,一个生产商(国家)可以生产出比另一个生产商(国家)更多的特定商品。
比较优势指当一个生产商(国家)在生产某种特定商品时比另一个生产商(国家)效率相对更高。
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理论解释了国际贸易的起因,大卫·李嘉图强调从专业化生产和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一国有可能比其他国家在生产某种产品或配件上更有效率。如果国家采用专业化生产,那么该国可以从规模经济中获益,并且能够以较低的价格生产出较高质量的产品。如果每个国家都生产自己擅长的产品和服务,人们将从琳琅满目、质优价廉的产品中获益。
绝对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创立,在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然而这两者的不同之处就在于“绝对”与“比较”,
即亚当•斯密认为社会各经济主体(
各国)
按照自己的特长实行分工,
进行专业化生产,
然后通过国际市场进行贸易,
从而实现各自的绝对利益;
而李嘉图认为对于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
应集中力量生产优势较大的商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劣势较小的商品,从而实现相对即比较利益。
好的,给你答案:
1.要素禀赋理论是比较优势理论的一种发展,一种完善。2.两者认为国际贸易与生产要素有密切关系。3.但是比较优势理论是建立在单个生产要素生产效率的国别比较基础之上的。4.而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资源配置或要素储备比例上的差别。5.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的资源条件不同,也就是生产要素的供给情况的不同,是国际贸易的基础,从而进一步解释了比较优势理论,使得比较优势理论更加完善和更加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