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方面的知识?

2025-04-14 10:41:0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侧颅底的境界与分区
  在颅底下面沿眶下裂和岩枕裂各作一延长线,向内交角于鼻咽顶。向外分别指向颧骨和乳突后缘,两线交角约90度,两线之间的三角形区域称为侧颅底。
  侧颅底按所包含的主要结构分为6个区:①鼻咽区:也称咽区。以咽壁在颅底的附着线为界,外侧为咽隐窝。邻旁为腭帆提肌和颈动脉管下口,沿颈动脉管底壁前行至翼内板,后达枕骨髁及枕大孔前缘。②咽鼓管区:在鼻咽区外侧,为咽鼓管骨部和咽鼓管张肌(腭帆提肌和腭帆张肌)附着处,前为翼突茎基部构成的舟状窝。③神经血管区:在咽鼓管区的后方,有颈内动脉管外口,颈静脉孔,舌下神经孔及茎乳孔。④听区:为颞骨鼓部,后界为茎突,前界为岩鼓裂,有鼓索神经和鼓前动脉经过。⑤关节区:以颞颌关节囊附着线为界,囊内有下颌骨髁状突。⑥颞下区:咽鼓管区和关节区之间,其上相当颅中窝,前为眶下裂,外为颞下嵴,内界为茎突,区内有卵圆孔和棘孔、棘孔后为蝶嵴
  侧颅底的境界和分区:1.颞下区 2.咽鼓管区 3.鼻咽区 4.颞颌关节区 5.听区 6.神经血管区
  侧颅底的骨性标志
  侧颅底的主要骨性标志有圆孔、卵圆孔、棘孔、三叉神经压迹、面神经管、弓状隆起、鼓室盖、内听道和颈静脉孔等重要结构。
  侧颅底的血管神经
  1.颈静脉孔区的血管神经解剖 出入颈静脉孔的结构有颈内静脉、岩下窦以及枕动脉脑膜支、咽升动脉脑膜支和舌咽神经(Ⅸ)、迷走神经(X)、副神经(Ⅺ)等重要结构。该区域的解剖复杂,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颈内静脉在颈静脉孔处与乙状窦相接续,该处颈内静脉膨大形成向上隆起的球状结构,称颈静脉球。
  颈静脉球的毗邻关系:①上方与外耳道内端、中耳、后半规管下臂、前庭以及内听道外端相毗邻。②颈静脉球的前方与颈内动脉、耳蜗导水管、岩下窦、咽升动脉脑膜支,第Ⅸ、X、Ⅺ脑神经和脑膜后动脉相毗邻。③后方与乙状窦水平段相毗邻。④内侧与枕骨基板相毗邻。⑤外侧与面神经垂直段(乳突段)相毗邻。⑥颈静脉球下方移行为颈内静脉。
  2.颈内动脉岩骨部 颈内动脉通过有骨膜被覆的颈内动脉管而人颅,该管位于颞骨岩部内,其外口位于颈静脉孔的前方,内口位于岩尖。颈内动脉除其人口处有致密纤维带使之与岩骨固定而不易分离外,很容易自颈动脉管内的结缔组织分离。颈内动脉岩骨部分为二段,垂直段(或升段)和水平段。垂直段后方与颈静脉窝相毗邻,前方与咽鼓管相毗邻.前外侧与鼓骨相毗邻;水平段起自膝部,向前行于耳蜗的前内方,达岩尖处穿出岩骨。与耳蜗仅隔以薄骨板。水平段顶壁的内侧部是由硬脑膜或一薄骨板形成,将颈内动脉与三叉神经节相隔。
  3.脑膜中动脉 脑膜中动脉一般起源于颌内动脉,经棘孔人颅,沿硬膜走行.发出分支, 分布于硬膜的大部分范围。
  4.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 动眼神经在后床突前外侧.即在后床突与小脑幕游离缘的最前端穿硬脑膜人海绵窦。滑车神经在后床突的稍后方,正好在小脑幕游离缘的下方穿硬膜。展神经从桥脑延髓结合处发出,向桥脑前面走行,向前越过岩尖进入海绵窦。这3对运动神经穿过海绵窦后,经眶上裂人眶。动眼神经支配提上睑肌、上直肌、内直肌、下直肌和下斜肌,其中的交感和副交感纤维通过睫状神经节分别支配瞳孔开大肌和括约肌。滑车神经专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