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

2024-11-20 08:29:33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455981179 二级 | 我的知道 | 消息(3) | 空间 | 应用 | 退出 我的知道 我的提问

我的回答

为我推荐的提问

知识掌门人
应用 礼物
投票
转贴
HOHO
地产大亨
更多应用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视频 百科 文库 帮助 | 设置
百度知道 > 文化/艺术 > 历史话题
孔子简介
悬赏分: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13 天 21 小时 | 提问者:流浪者猪头

推荐答案

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中文名: 孔丘
外文名: Confucius
别名: 孔子,仲尼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陬邑昌平乡(今曲阜市南辛镇)
出生日期: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逝世日期: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职业: 教师
信仰: 儒学
主要成就: 开创儒家学派
编纂《春秋》,修订“五经”
创办私学,打破贵族教育
代表作品: 《春秋》

更详细简介请看:http://baike.baidu.com/view/2176.htm
回答时间:2010-12-8 17:37

向TA求助 回答者: lzjjinzzz | 十四级采纳率:65%

擅长领域: 文学 历史话题 地理 文化/艺术 民俗传统

参加的活动:

输入内容已经达到长度限制还能输入 9999 字插入图片删除图片插入地图删除地图插入视频视频地图回答即可得2分经验值,回答被采纳可同步增加经验值和财富值
参考资料:匿名回答提交回答
回答 共4条

《孔子》是集孔子的生平、思想学说,学说传续,文集及其学说影响和具体运用为一体,全面、立体、系统地反映孔子的一套大型图书。《孔子》共分六大部分: 第一部分:“东方的太阳——孔子全传”,系统介绍了孔子生平。把孔子生平从诞生到辞世按时间顺序分成若干小故事的形式串连而成。 第二部分:“思想的长城——孔子学说”,系统地归纳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教育和经济思想。 第三部分:“与伟人散步——孔学启示录”,从古语精华中获取社会人生的启示:为政治斗争提供制胜谋略,为生产经营提供取胜秘诀,为社会交往提供最佳方法……。 第四部分:“智慧的薪传——儒学继承”,详细地叙述了从春秋末年至今儒家学说二千五百年来的继承、发展与演变。 第五部分:“东方的经典——孔学全集”,收集了“五经”和“四书”。 第六部分:“理想的管理——现代儒家管理思想与应用”,具体地把儒家思想应用于现代管理。把儒家思想与现代管理相结合。儒家崇“礼”,提倡“忠”与“信”。
回答者: 若影晨汐 | 一级 | 2010-12-8 17:37

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回答者: 染·半世流离 | 一级 | 2010-12-8 17:41

HBV
参考资料:雨花 回答者: 热心网友 | 2010-12-8 17:59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汉族。英文:Confucius, Kung Tze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四书》中。
孔子兄弟排行第二,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孔老二”。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2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孔子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代就没落了。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相传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72,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桃李满天下”就出自此处 。孔子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有说法为《春秋》为无名氏所作,孔子修订)。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姜广辉认为,“面对春秋时期诸侯争战不休、人民困苦不堪的现实,孔子不是像宗教家那样创造出一个外在的超越的全知全能的救世主——通过天启和神谕来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而是回首历史,到上古“圣王”那里去寻找智慧。孔子自谓 “述而不作”,实际是以“述”为“作”,通过对历史传统作当代诠释,来实现价值的叠加和转换。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

“知”——孔子思想的精华
孔子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而且是个伟大的教育家,他从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了许多很有意义、很有启发性的教育思想和获得知识的方法。在春秋末期这样一个社会大变动的时代,保守的奴隶主贵族是无法应付现实生活的变化,从奴隶主贵族本身来说也不可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但从整个社会发展来说,却需要有一批有才干的人才,要他们来解决现实社会中发生的种种复杂的问题。孔子适应着当时社会的需要,通过教育,给人们以知识,成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位教育家。
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对这句话虽有种种不同解释,但它包含要扩大教育面,使受教育的人不仅仅限于奴隶主贵族,应该是无疑问的。孔子自己实践了他的“有教无类”的主张,所以他说:“只要给我十条干肉作学费,我从没有不教诲的。”(《论语·述而》)他的这一作法,对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人才问题起着很大的作用。当然孔子的“有教无类”并不是为了所有的阶级,更不是为了什么培养为全民服务的人才,而是为了培养更多的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有才干的人。虽然如此,但孔子的教育活动,却是结束了过去贵族垄断的“官府之学”,开始了学问的私家传授。所谓“学术下庶人”,正是从孔子开始的。从这一点来说,无论如何是有利于当时社会发展的。
不仅如此,孔子通过他长期的教育实践,从中总结了不少合于人们认识规律的经验,但孔子的这方面的思想,还不是认识论本身的问题,主要还是对教育方法、求知方法的概括和总结。
首先,孔子比较强调人们的知识来源于学习。虽然他也讲到“生知”“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它表明孔子还受着传统思想的束缚。但是我们从他的具体教育活动上看,他并不十分重视这点。他所说的“性相近,习相远”才是他自己的主张,显然这和“生知”的观点是不一致的。孔子从来就没有认为他自己是“上智”的,而且也没有说过哪一个人是“上智”的,他甚至认为尧舜也会有错误。关于他自己,他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他非常好学,他自己给自己的评论是:“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冶长》)他赞美好学的学生颜回说:“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论语·先进》)子贡问:“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孔子回答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可见,孔子非常注重学习,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学习,人的道德品德也是通过学习才能得到,所以他所说的“生知”差不多成了一句空话了,在实际上并没有重视它。
孔子主张学习的知识大体上有两个方面:一是从学习古代文献和典章制度方面得来的知识,这可以说是历史知识,《论语》中记载孔子从过去的历史文献、典章制度中学得知识的地方很多,他自己说他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乡党》一篇中,除极少数几节外,大都是讲古代的制度,孔子就是学习这些东西。从孔子教学的内容看,大部分是古代文献、典章制度等,“孔子用四种内容教育学生:历代文献,生活行为的准则,对上要讲忠义,对朋友要讲信实。”(《论语·述而》)这里所说的“历代文献”就是《诗》《书》《礼》《乐》等等。二是从现实生活方面得到的知识,这可以说是现实的知识。但孔子主要是注重观察而不大注重实践,特别是他非常轻视生产实践。在《论语》中许多地方记载了孔子主张在生活中要注意学习的话,例如他说:“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不耻下问”等等。但是孔子轻视生产实践则是非常错误的,有一次他的学生樊迟向他请教种庄稼和种菜,他不仅说他不如老农民和老菜民,而且骂樊迟说:“樊迟真是个小人呀!做一个统治者重视礼,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做一个统治者重视义,老百姓就不敢不服从;做一个统治者重视信,老百姓就不敢隐瞒真情。要是做到这样,四面八方的老百姓都会背着小孩前来投奔,哪里用得着自己去种庄稼呢!”(《论语·子路》)孔子说这样的话表明他是一个剥削阶级的思想家,而剥削阶级从来都是自己不劳动而且轻视劳动。
其次,孔子对某些学习的规律作了概括,得出一些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并以此作为他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他提出反复的学习可以使人们的认识更加深入,从而获得新的知识,他说:“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学而时习之”(《论语·学而》)等,就是这个意思。孔子虽然没有明确谈到通过对过去的经验加以分析可以得到事物发展的规律,但他已经知道可以由学习过去的知识中吸取经验,这对认识当前的事物是有帮助的。孔子常常向别人请教,从别人那里学得知识,然后用来教别人,他说:“我有很多知识吗?没有呢。有一个普通人问我,我对他的问题本来一点也不知道。但是我从他的问题正反两面去盘问之后,却得到很多启发,然后尽量地告诉他。”(《论语·子罕》)
孔子还从教育实践中总结出“学”和“思”的关系。他所说的“学”和“思”的关系虽然不等于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但也是别人的经验如何通过思考变成自己的知识的关系。“学”是学习别人的经验和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思”是把别人的经验和从现实生活中学得的东西通过思考加以消化,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所以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只学习前人的知识而自己不思考,只能停留在迷罔之中而不知正确与错误;只是凭空思想而不学习和利用前人的知识经验,那就会一无所成。看来,孔子虽然也重视“思”,但他却更重视“学”,他认为“学”是“思”的基础,所以他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大凡人类认识史总是首先重视“学”(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而逐渐才注意到“思”(对经验加以总结找出规律),孔子通过他亲身的教育实践,开始认识到这两者的关系,并由注意“学”开始,到注意“思”的认识阶段。
回答者: kmwfmd | 五级 | 2010-12-9 03:50

转发到:
455981179二级我的提问 我的回答 积分商城
(0)条消息等待处理
今天你做任务了没?全部任务新手任务之回答篇 +20新手任务之入门篇扬帆起航 +660U活达人争霸赛 +260进入个人中心

使用百度Hi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提问有新回答”“回答被采纳”“网友求助”的通知。查看详情

您想在自己的网站上展示百度“知道”上的问答吗?来获取免费代码吧!

如要投诉或提出意见建议,
请到百度知道投诉吧反馈。 455981179 二级 | 我的知道 | 消息(3) | 空间 | 应用 | 退出 我的知道 我的提问

我的回答

为我推荐的提问

知识掌门人
应用 礼物
投票
转贴
HOHO
地产大亨
更多应用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视频 百科 文库 帮助 | 设置
百度知道 > 文化/艺术 > 历史话题
孔子简介
悬赏分: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13 天 21 小时 | 提问者:流浪者猪头

推荐答案

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中文名: 孔丘
外文名: Confucius
别名: 孔子,仲尼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陬邑昌平乡(今曲阜市南辛镇)
出生日期: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逝世日期: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职业: 教师
信仰: 儒学
主要成就: 开创儒家学派
编纂《春秋》,修订“五经”
创办私学,打破贵族教育
代表作品: 《春秋》

更详细简介请看:http://baike.baidu.com/view/2176.htm
回答时间:2010-12-8 17:37

向TA求助 回答者: lzjjinzzz | 十四级采纳率:65%

擅长领域: 文学 历史话题 地理 文化/艺术 民俗传统

参加的活动:

输入内容已经达到长度限制还能输入 9999 字插入图片删除图片插入地图删除地图插入视频视频地图回答即可得2分经验值,回答被采纳可同步增加经验值和财富值
参考资料:匿名回答提交回答
回答 共4条

《孔子》是集孔子的生平、思想学说,学说传续,文集及其学说影响和具体运用为一体,全面、立体、系统地反映孔子的一套大型图书。《孔子》共分六大部分: 第一部分:“东方的太阳——孔子全传”,系统介绍了孔子生平。把孔子生平从诞生到辞世按时间顺序分成若干小故事的形式串连而成。 第二部分:“思想的长城——孔子学说”,系统地归纳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教育和经济思想。 第三部分:“与伟人散步——孔学启示录”,从古语精华中获取社会人生的启示:为政治斗争提供制胜谋略,为生产经营提供取胜秘诀,为社会交往提供最佳方法……。 第四部分:“智慧的薪传——儒学继承”,详细地叙述了从春秋末年至今儒家学说二千五百年来的继承、发展与演变。 第五部分:“东方的经典——孔学全集”,收集了“五经”和“四书”。 第六部分:“理想的管理——现代儒家管理思想与应用”,具体地把儒家思想应用于现代管理。把儒家思想与现代管理相结合。儒家崇“礼”,提倡“忠”与“信”。
回答者: 若影晨汐 | 一级 | 2010-12-8 17:37

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回答者: 染·半世流离 | 一级 | 2010-12-8 17:41

HBV
参考资料:雨花 回答者: 热心网友 | 2010-12-8 17:59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汉族。英文:Confucius, Kung Tze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四书》中。
孔子兄弟排行第二,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孔老二”。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2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孔子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代就没落了。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相传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72,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桃李满天下”就出自此处 。孔子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有说法为《春秋》为无名氏所作,孔子修订)。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姜广辉认为,“面对春秋时期诸侯争战不休、人民困苦不堪的现实,孔子不是像宗教家那样创造出一个外在的超越的全知全能的救世主——通过天启和神谕来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而是回首历史,到上古“圣王”那里去寻找智慧。孔子自谓 “述而不作”,实际是以“述”为“作”,通过对历史传统作当代诠释,来实现价值的叠加和转换。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

“知”——孔子思想的精华
孔子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而且是个伟大的教育家,他从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了许多很有意义、很有启发性的教育思想和获得知识的方法。在春秋末期这样一个社会大变动的时代,保守的奴隶主贵族是无法应付现实生活的变化,从奴隶主贵族本身来说也不可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但从整个社会发展来说,却需要有一批有才干的人才,要他们来解决现实社会中发生的种种复杂的问题。孔子适应着当时社会的需要,通过教育,给人们以知识,成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位教育家。
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对这句话虽有种种不同解释,但它包含要扩大教育面,使受教育的人不仅仅限于奴隶主贵族,应该是无疑问的。孔子自己实践了他的“有教无类”的主张,所以他说:“只要给我十条干肉作学费,我从没有不教诲的。”(《论语·述而》)他的这一作法,对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人才问题起着很大的作用。当然孔子的“有教无类”并不是为了所有的阶级,更不是为了什么培养为全民服务的人才,而是为了培养更多的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有才干的人。虽然如此,但孔子的教育活动,却是结束了过去贵族垄断的“官府之学”,开始了学问的私家传授。所谓“学术下庶人”,正是从孔子开始的。从这一点来说,无论如何是有利于当时社会发展的。
不仅如此,孔子通过他长期的教育实践,从中总结了不少合于人们认识规律的经验,但孔子的这方面的思想,还不是认识论本身的问题,主要还是对教育方法、求知方法的概括和总结。
首先,孔子比较强调人们的知识来源于学习。虽然他也讲到“生知”“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它表明孔子还受着传统思想的束缚。但是我们从他的具体教育活动上看,他并不十分重视这点。他所说的“性相近,习相远”才是他自己的主张,显然这和“生知”的观点是不一致的。孔子从来就没有认为他自己是“上智”的,而且也没有说过哪一个人是“上智”的,他甚至认为尧舜也会有错误。关于他自己,他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他非常好学,他自己给自己的评论是:“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冶长》)他赞美好学的学生颜回说:“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论语·先进》)子贡问:“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孔子回答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可见,孔子非常注重学习,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学习,人的道德品德也是通过学习才能得到,所以他所说的“生知”差不多成了一句空话了,在实际上并没有重视它。
孔子主张学习的知识大体上有两个方面:一是从学习古代文献和典章制度方面得来的知识,这可以说是历史知识,《论语》中记载孔子从过去的历史文献、典章制度中学得知识的地方很多,他自己说他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乡党》一篇中,除极少数几节外,大都是讲古代的制度,孔子就是学习这些东西。从孔子教学的内容看,大部分是古代文献、典章制度等,“孔子用四种内容教育学生:历代文献,生活行为的准则,对上要讲忠义,对朋友要讲信实。”(《论语·述而》)这里所说的“历代文献”就是《诗》《书》《礼》《乐》等等。二是从现实生活方面得到的知识,这可以说是现实的知识。但孔子主要是注重观察而不大注重实践,特别是他非常轻视生产实践。在《论语》中许多地方记载了孔子主张在生活中要注意学习的话,例如他说:“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不耻下问”等等。但是孔子轻视生产实践则是非常错误的,有一次他的学生樊迟向他请教种庄稼和种菜,他不仅说他不如老农民和老菜民,而且骂樊迟说:“樊迟真是个小人呀!做一个统治者重视礼,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做一个统治者重视义,老百姓就不敢不服从;做一个统治者重视信,老百姓就不敢隐瞒真情。要是做到这样,四面八方的老百姓都会背着小孩前来投奔,哪里用得着自己去种庄稼呢!”(《论语·子路》)孔子说这样的话表明他是一个剥削阶级的思想家,而剥削阶级从来都是自己不劳动而且轻视劳动。
其次,孔子对某些学习的规律作了概括,得出一些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并以此作为他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他提出反复的学习可以使人们的认识更加深入,从而获得新的知识,他说:“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学而时习之”(《论语·学而》)等,就是这个意思。孔子虽然没有明确谈到通过对过去的经验加以分析可以得到事物发展的规律,但他已经知道可以由学习过去的知识中吸取经验,这对认识当前的事物是有帮助的。孔子常常向别人请教,从别人那里学得知识,然后用来教别人,他说:“我有很多知识吗?没有呢。有一个普通人问我,我对他的问题本来一点也不知道。但是我从他的问题正反两面去盘问之后,却得到很多启发,然后尽量地告诉他。”(《论语·子罕》)
孔子还从教育实践中总结出“学”和“思”的关系。他所说的“学”和“思”的关系虽然不等于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但也是别人的经验如何通过思考变成自己的知识的关系。“学”是学习别人的经验和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思”是把别人的经验和从现实生活中学得的东西通过思考加以消化,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所以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只学习前人的知识而自己不思考,只能停留在迷罔之中而不知正确与错误;只是凭空思想而不学习和利用前人的知识经验,那就会一无所成。看来,孔子虽然也重视“思”,但他却更重视“学”,他认为“学”是“思”的基础,所以他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大凡人类认识史总是首先重视“学”(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而逐渐才注意到“思”(对经验加以总结找出规律),孔子通过他亲身的教育实践,开始认识到这两者的关系,并由注意“学”开始,到注意“思”的认识阶段。
回答者: kmwfmd | 五级 | 2010-12-9 03:50

转发到:
455981179二级我的提问 我的回答 积分商城
(0)条消息等待处理
今天你做任务了没?全部任务新手任务之回答篇 +20新手任务之入门篇扬帆起航 +660U活达人争霸赛 +260进入个人中心

使用百度Hi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提问有新回答”“回答被采纳”“网友求助”的通知。查看详情

您想在自己的网站上展示百度“知道”上的问答吗?来获取免费代码吧!

如要投诉或提出意见建议,
请到百度知道投诉吧反馈。

©2010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知道协议
任务提醒
x开启
下载百度Hi,体验更

©2010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知道协议
任务提醒
x开启
下载百度Hi,体验更丰富

回答2:

意思是说:你和我老爸就像孔子周公一样,都很厉害,但是谁也不是谁的老师。
言下之意:既照顾了对方的体面,又保存了自己的尊严,不卑不亢

回答3:

既照顾了对方的体面,又保存了自己的尊严,不卑不亢

回答4:

言外之意:所作所为一致,不代表一定就是互相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