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众健身者来说,可以通过心率和主观体力感觉等级表(RPE)来确定自己运动中的运动强度。
例如,45岁的男子,怎么知道他锻炼时的运动强度是多少呢?首先,用220减去他的实际年龄45岁,得到一个数为175,再用这个数乘以(60%~70%)就得到了一个范围,下限为105次,上限为122次。如果这名男子在锻炼过程中心率在105~122次/分之间,那么他进行的就是中等强度的运动。
也可以用主观体力感觉等级表(RPE)来监测运动中的心率。这是用主观感觉来反映身体负荷强度的一种方法。在国内外常用的是6~20级分级法(如图1)。表中的等级乘以10约与心率相等。如运动中感觉“轻松”,那么此时的心率在110~130次/分。中等强度运动时,自我感觉应在11~13为宜。
运动强度可以按以下级别来划分:
0级:没感觉,没有任何疲惫,呼吸平缓,休息时的状态。
1级:很弱,没有任何疲惫,呼吸平缓,看书时的状态 。
2级:弱,没有任何疲惫,呼吸平缓,穿衣服时的状态
3级:温和,没有任何疲惫,呼吸缓慢而自然,从卧室走到客厅的状态
4级:稍强,呼吸略微加重,散步时的状态
5级:强,明显能感受到呼吸,快走时的状态
6级:中强,呼吸急促,追赶公交车时的状态
7级:很强,感到疲惫,喘气,勉强能和人说话
8级:非常强,极度疲惫,呼吸非常急促,不能和人说话
9级:超强,呼吸困难,不能和人说话,接近人体运动的极限
10级:极强,精疲力尽。
而通常我们可以采用自我感觉的疲劳程度而感知运动强度,这是一个约数。
1-4相当于低强度运动;
5-7相当于中强度运动;
8-10相当于高强度运动。
当然这个疲劳程度的估计还应与个人身体状况和运动水平关联。
身体活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身体活动的消耗水平或对人体生理刺激的程度。
一般,中等强度的身体活动是指需要一些用力但是仍可以在活动时轻松的讲话的活动。比如像快走、跳舞、打网球、打高尔夫球、悠闲游泳、做家务,像擦窗子、拖地板、手洗大件衣物等。
而高强度的运动一般需要更多的用力,这样心跳会更快,呼吸会更急促,比如跑步、快速蹬车、做健身操、比赛训练或者重体力活动,比如举重、搬重物或挖掘等,往往更适合健康的成年人、有运动习惯的青少年。
扩展资料:
运动强度≠运动量
拿跑步来说,“运动量”是你跑了几公里,而“运动强度”是你跑的速度是多少。同样是8公里(相同运动量),40分钟内跑完,强度是挺大的(速度快);但如果2小时才跑完,就只能说是小强度了(速度慢)。
再拿举铁来说,“运动量”是你举了多少组、每组举了多少次,而“运动强度”一般是指这每一次动作的负重是多少。
此处的“给我再加10斤”是加运动强度,“再多做几组”就是加运动量了。
拿打篮球来说,“运动量”是你打了多久、跑动距离是多少,而“运动强度”是你的跑动速度是多少,你单位时间内变向次数是多少等等。
总结的话,“运动强度”是“多累、多使劲儿”,“运动量”是在时间或次数上的累积。
如果你的目的是增加肌肉耐力,那么训练计划就应该是:小重量(强度),多次数(运动量)。
如果目的是增加肌肉围度,那么训练计划就应该是:大重量(强度),少次数(运动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运动强度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运动强度多少才算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