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一直都是人们十分推崇并且重视的,古人的"三不孝",指的究竟是哪些?

2024-11-28 04:39:0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第一种不孝说的是,太听话太顺从父母,甚至是顺从和奉承父母的错误,以至于父母犯错而没有提醒,让父母险入不仁不义局面。在孝敬父母方面,子女不要一味顺从,当然这里不顺从不是指事事跟父母对着干,是要子女正当地指出或提醒父母在仁义方面的错误,假如明明发现了父母这方面的错误,子女却不告诉父母,反而阿谀奉承,这就是不孝。

这一条跟古代的礼仪道德标准有关系,古代大义是君与臣、民与国等,小义则是朋邻、亲党等,不论是大义还是小义,如果父母有所违背,子女需要提醒父母甚至是帮助父母改正错误。

第二种不孝是指,父母已经老迈了,但是你还没当上官,不能拿俸禄供养父母,这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要让自己赚钱的速度赶上父母老去的速度。当然这里的当官,并不是单纯是为了拿俸禄去供养父母。主要还是因为古代社会当官是光宗耀祖的唯一出路。所以无论你做什么工作,都不如当官更让父母高兴自豪。

最后一种不孝,就是没后代。这条在古代是最大的不孝。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父母故去之后,一些清明忌日之类的,子女都得去上坟烧纸。假如子女没有后代,等子女去世之后那父母的坟头或灵位就再也没有人去祭拜了,断了香火、没了后人。而中国人注重传宗接代,注重传承。如果不娶妻生子,这个传承就断了。

回答2:

古代的“三不孝”是指对于父母做的一些不好的事情,没有及时劝谏;自己没有勤奋工作,好吃懒做;没有继承香火。

回答3:

《离娄章句下》:”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

回答4:

古人的"三不孝",指的是第一,劝阻父母不好的行为;第二,不努力工作;第三,没有能力娶妻生子传承香火。

回答5:

不能事亲(孝养父母、爱护家人),是一不孝;不能事君(恪守本分、忠义行事),是二不孝;不能立身行道,成为有道德的贤人君子,是三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