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扁担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从这件事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2024-11-06 00:45:52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井冈山上出产的粮食不多。红军常常要抽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可是每次挑粮谁都争着去,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晚上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

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还让人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感受:从这件事中我们感受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同时表现出广大战士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使我们对革命先辈更加崇敬。

扩展资料;

原文;

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扁担,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几十年来,它受到了几代人的赞扬、教育和鼓舞。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湘南起义队来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龙市,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组成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中国红军第四军指工人和农民)。

毛泽东任党代表,朱德任司令员。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位于罗霄山脉的中段,是湖南和江西两省的交汇点。周围五百英里都是高山,地形非常危险。

1928年11月中旬,红军在宁冈、新城、古城等地集结进行冬训。由于湖南和江西两省的封锁,井冈山根据地几乎与国民党统治区的一切贸易都被切断了。根据地军民生活十分困难。盐、棉、布、药、粮都非常短缺,筹集资金也很困难。

除了粮食,红军官兵每天5分钱的伙食费很难维持。一日三餐大多是糙米、南瓜汤,有时还有野菜。冬天来了,士兵们仍然穿着单衣。为了解决眼前的吃饭、储存问题,红四军司令部开展了从山上捡菜的活动,大部分是从宁冈大岭运来的。

大龙粮食集中在龙市、古城等地。朱德经常和队员们一起去捡食物。他每天通勤50公里。空手上山下山很难。但他的两个篮子每次都装满了,他走的又稳又干净。年轻强壮的人经常被他远远地甩在一边。士兵们由衷地敬佩朱司令官,但也爱他。

现在人们已经40多岁了,他们必须翻山越岭为革命捡饭。如果他们累了,我们该怎么办?经过讨论,我们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朱德失去了扁担,非常担心。他让警卫从村民那里买了一根嘴巴很粗的竹子。他一夜之间自己做了扁担。

在月光下,他折断了竹子,熟练地把它切、刮、锯。不一会儿,他把一面黄一面白的半片竹子做成了扁担。为了防止士兵们再把他的扁担藏起来,上面刻着“朱德基”三个字。

第二天,三颗星还在空中,食物队又出发了。朱德还在士兵中间走着。当我们看到他有一个新的扁担时,我们非常惊讶。除了对他的崇敬,我们还增添了一些活力。此后,朱德的扁担故事流传开来。

为了永远记住朱德艰苦奋斗的开拓精神,井冈山军民特意编了一首歌颂朱德:“朱德选谷去洼地,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的“围剿”。

回答2:

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展厅中,有一根普通而又珍贵的扁担,它向人们述说着一个感人的故事。
  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红军生活异常艰苦,部队吃的粮食都要靠指战员自己下山去挑。井冈山山高路险,来回五六十里,就是空手下山上山都很吃力,肩上挑着百十来斤的粮食就更困难了。
  当时,朱德是军长,已经四十多岁了,可每次挑粮他总是跟大家一起去。大家看到朱军长经常开会到深夜,白天还要和大家一起劳动,担心他身体吃不消,劝他不要挑粮了。他摇了摇头,笑着说:“吃饭有我,挑粮也应该有我呀!”第二天又出现在挑粮的队伍中。
  怎么办呢?几个战士想了一条“妙计”。
  有一天早晨,大家又要去挑粮。朱德也去拿自己的扁担,奇怪,扁担不见了!他找来找去,怎么也找不着,心里很着急。
  队伍出发了。一路上,战士们高兴地议论着:“这回,朱军长可以休息一下了吧。”原来,是他们把朱德的扁担藏了起来。可是不久,大家发现朱德又满头大汗地赶上来了,一问才知道,他又用毛竹削了一根新扁担。
  没过几天,朱德发现他的新扁担又不见了。他明白这是同志们爱护他,不想让他太劳累。可是他觉得应该和大家一起艰苦奋斗,就又削了一根扁担,而且,在扁担的正中,写上了“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几个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军长,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